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生活环境 >> 翻山涉水上学路每天与死神打交道的孩子们
求学天堑尼泊尔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之一,境内很多地方都是山路崎岖、地势险恶、河流湍急…想要上学的孩子,需要每天与险恶的自然环境打交道。被很多人称为“会吃人的河”的特耳苏里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支。当雨季来临时,它的流量会暴增,河面可宽达六十多米。如果不小心落水,即使会游泳,面对急速的河流,也在劫难逃。每天,很多孩子都要依靠一个悬挂在两条钢索上的铁筐,渡过这条“吃人河”。过河的规矩早已定好:年纪小的孩子坐筐里,年纪大的孩子要站在钢索上负责推铁筐。因此,当一个孩子要开始推铁筐过河时,通常也意味着他们开始要承担责任,算是一种简单的“成人仪式”——尽管他们也才五六年级而已……锈迹斑斑的钢索孤孤单单、颤颤巍巍地架在河面上,它要承受求学孩子们的所有重量。没有人知道它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也许是十年后,也许是十天后,也许……秘鲁篇孤独漂泊路乌鲁位于秘鲁的的喀喀湖一带,一大片芦苇荡环绕着这个寻常不过的村落。村中的孩子每天都需要划船外出去求学。这一趟,至少两小时……比达尔已经11岁了,他早已习惯每天划船去上课的日子:早上六点半就要出发,晚上在夜色中划船回家。如果划累了,孩子们就会把船撑进芦苇荡中,拔几根新鲜粗壮的芦苇,舔吮它的汁液。芦苇汁清甜营养,是孩子们上学路上最美好、快乐的“补给”。比达尔从来不怨宽阔的湖水阻挠了自己的上学路,他说:我真的很喜欢读书,我不怕苦。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早在年就在欧洲播放,年也曾引进过中国。它讲述了世界各大地区的孩子们艰难的上学之路。每一天看似普通的出门,晚上回来都可能是死里逃生。初看之下,你可能会觉得这种“夺命上学路”是边远、贫苦的国家的“专利”。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尓莫乡,有个“悬崖村”。这里的孩子为了上学,从小就练就了翻山越岭、飞檐走壁的本领。湖南省桑植县土家族聚居的张家湾村,这里的孩子想要出门上课,则要攀爬一段简陋垂直的“天梯”,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云南省福贡县马吉乡,孩子们每天都需要靠单薄的铁索飞渡怒江,前往学校,而汹涌无情的波涛近在脚下。贵州毕节,学生需要在狭窄的山路上行走,部分路段甚至还没有半米宽。大家小心谨慎地排成一列,只为顺利抵达求学的地点。我们无法得知,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孩子为了上学,需要每天以命相搏。他们的小小的身影,穿越过危险丛生的草原、穿越过人迹罕至的荒漠、穿越过极地严寒的冰原、穿越过孤独无望的湖泊,甚至还有战场…巴基斯坦小男孩穿过燃烧的油罐车去上学巴勒斯坦背书包的小女孩走过战火纷飞的街头学校被大雨淹没,印度学生随身携带他们的课桌韩愈在《增广贤文》中写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这句话在凉山、张家湾、乌鲁村的孩子们身上以如此写实的方式呈现后,我们才发现它的背后是如此的艰难与悲怆。令人动容的是,在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的镜头中,在凉山、张家湾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几乎没看到一个孩子因为上学路艰难而掉泪的画面。虽然危险仍在,虽然环境艰难,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孩子们依然乐观向上,各自怀揣着对未来的畅想。前方总有千般艰难,只要上学之路仍在,我就会勇敢地踏上——因为这是改变命运、创造奇迹的唯一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