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繁衍 >> 25年过去了,真人版狮子王依然有能让
年6月24日,《狮子王》在北美大范围公映(之前在6月15日曾小范围上映),之后就掀起了票房旋风。
影片当时拿下3.12亿美元的北美票房,是首部票房过3亿美元的动画电影,口碑也好到爆棚。
同时风靡众多海外市场,毫无悬念地成为年全球最火爆的动画电影。
一转眼25年过去,真人版《狮子王》再一次带着全新的技术,回到了我们的眼前。
当电影里,老狮子王又一次的威严的宣布,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都是我们的国土时,我们好像又回到了童年和辛巴一起成长的日子。
不同的是,25年过去了。《狮子王》升级了,我们也长大了。
但辛巴的成长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永远不会过时。
作为首部引进国内的好莱坞动画电影,25年前上映的《狮子王》在短短一个半小时里,讲述了一个充满复仇的故事,饱含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理解。
电影一开始非洲大草原上升起一轮红日。
狮王木法沙与王后莎拉碧的儿子辛巴诞生了。
狒狒高举起辛巴,所有动物在此时俯身表示敬意。
狮子王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辛巴的父亲木法沙是一个威严的国王,他守护着所有阳光能照耀到的地方。
然而叔叔刀疤却在阳光照不到的黑暗之处觊觎王位已久。
要想坐上王位宝座,刀疤必须除去小王子。
于是,刀疤利用种种借口让辛巴外出,然后伺机让鬣狗军团大开杀戒,无奈被木法沙及时来救。
后来,在反复的算计下,木法沙惨死在刀疤手下。
事后,刀疤别有用心地劝辛巴离开,又派鬣狗将他赶尽杀绝,但辛巴还是用力逃出。
辛巴逃亡中遇到了机智的丁满和善良的彭彭,他们见证了辛巴长成雄壮的大狮子。
不久,辛巴意外遇上了少年时的玩伴娜娜,娜娜告知辛巴,荣耀国遭遇灾难,并鼓励他回去复国,但辛巴却不愿意。
后来在法师拉飞奇的引导下,辛巴和父亲的英灵会面,并下决心复国。
在接下来一场复国救民的斗争中,辛巴领会了责任的真谛,并在朋友和亲人的帮助下获得胜利。
《狮子王》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在其中却包含了每一个人成长都必须学会的亲情、友情、勇气和责任。
对于这部,每一个男孩成为男人的“圣经”。
豆瓣上35万人打出了8.9的高分,位列豆瓣电影第57位。
它还拿到了当年的动画安妮奖(动画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最佳动画长片。
配乐也是无与伦比的经典,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和最佳原创歌曲。
艾尔顿·约翰演唱的插曲《CanYouFeeltheLoveTonight》更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那么25年后重新回到我们视野里的真人版《狮子王》,究竟带来了哪些惊喜呢?
萌到吐血!
想养一只狮子!
这可能是大多数看完真人版《狮子王》后的感受。
而这种感受的直接来源其实就是此次真人版的最大亮点:脱胎自实景VR的CG特效场面。
整部电影只有一个镜头是实拍的,无论是瑰丽恢弘的非洲草原,还是栩栩如生的各类动物,全部都是由特效制成。
这次的特效阵容有多豪华呢?
一句话概括一下:
《狮子王》是,由之前《奇幻森林》的导演乔恩·费儒,带着曾经《阿凡达》的视觉特效团队,融合真人电影和VR技术才完成的。
乔恩·费儒将他们做电影的方式称作“虚拟制片”(VirtualProduction)。
整个拍摄的界面就像打VR的电子游戏,导演化身成玩家。
手中拿着摄影机而不是打怪兽的武器,进入3D动画工程师先设计好的多个虚拟非洲大草原场景。
因此,在高科技的加持下,新版《狮子王》几乎完全参照了动画版中的场景,从角色设定、场景描绘、镜头调度来说,都达到了神还原。
高还原的技术让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过于真实导致失去了童话的味道。
动物仿真度太高,以至于观众觉得,看《狮子王》像在看《动物世界》,缺的只是赵忠祥的配音。
辛巴和它的狮子同伴们仿佛一群“没有感情的说话机器”,眼神和表情完全不能表达任何情绪,只有嘴巴一张一合代表它们在发声。
动画版《狮子王》,虽然很“粗糙”,但胜在角色情感充沛。
动物们甚至像人一样有微表情,所以,观众想要看的是情感与技术的结合,而不是一味追求表面的“真”。
此次真人版的《狮子王》可以说是成也技术,败也技术。
虽然口碑一般,可《狮子王》在国内,拿下了上映首周近4亿的票房,截止目前收获7.02亿票房。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算上这部《狮子王》,这已经是迪士尼今年上映的第三部翻拍电影。
从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开始,《沉睡魔咒》、《灰姑娘》、《美女与野兽》等翻拍作品接连不断,已经有9部之多。
可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专业影评和观众,对系列作品口碑的直线下降,和票房的乏力。
不少网友可能都会问,为什么迪士尼还要继续翻拍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翻拍经典是最简单有效的盈利模式。
比起创作一个新作品的周期,和不可预知的票房结果,翻拍经典更有保障。
不信你看,前9部翻拍作品,其实根本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票房乏力”。
事实上,其中两部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美女与野兽》的票房已经超过10亿美元。
乔恩·费儒之前的真人电影《奇幻森林》也赚了不少,票房收入为9.亿美元,而《阿拉丁》在票房收入约为9.6亿美元,可以来说,这样的收益相当不错。
将这九部电影的全部预算(约11.18亿美元)与票房收入(6,,,美元)进行比较,再加上迪士尼在这类真人动画的制作技术上,遥遥领先。
最关键的是迪士尼一次又一次推出的原创项目,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想想约翰卡特,尤其是《明日世界》。当想到迪士尼那些原创电影的惨败后。不难理解,为何迪士尼要制作,那些似乎看起来没有必要的真人翻拍电影。
除了经济原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翻拍原因,就是新一代的孩子们出生了。当年的孩子们长大了,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情怀这个词就诞生了。
迪士尼靠重拍旧电影唤起观众情怀,《狮子王》就是例子之一。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15日报道,你有没有试过,当你精疲力竭,或者感到沮丧的时候,唯一能够令你开心的就是一部好的儿童电影?
又有多少时候,一部迪士尼的作品,帮助你找回勇气和力量?
那种让自己沉浸在另一个世界、让时光倒流回过去某个时刻的美好和愉悦的感觉,令人难以抗拒。
迪士尼通过经典翻拍,一方面想给新生代00后重新树立迪士尼的经典IP形象。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难道20年过去了,孩子们还会为迪士尼买账?
很显然,迪士尼在20年前塑造的经典动画形象,如阿拉丁、狮子王、爱丽丝等以及他们身上保有的勇气、智慧、责任这类优秀的品质,至今都没有被超越。
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如今都在看什么,喜羊羊、小猪佩奇、熊大熊二……从这点上来讲,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感谢迪士尼,用动画教会我们的孩子成长。
而对于那些已经长大了的成年人,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心理学讲师、怀旧文化的专家维加纳·凡·蒂尔堡博士的一句话很好的解释了他们的需要。
“人生低谷时需要怀旧。”
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彼此联通的那种感觉,被人们看作是人生里非常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情感,人们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会需要它。
用句挺流俗的话说,小时候迪士尼教会你成长,长大后迪士尼替你疗伤。
像这部狮子王里的“HakunaMatata~”,也不知道治愈了多少跌跌撞撞长大的人不快乐的心灵。
除了经济问题和情怀满足,迪士尼也并没有放弃原创,而是找到了通过翻拍,重新打造IP的道路。
梦幻故事主打情怀,适当拓展故事线,例如《灰姑娘》、《美女与野兽》;
暗黑童话,则重在拔高主题,输出正确价值观。
例如《沉睡魔咒》,以安吉丽娜主演的魔后玛琳菲森,作为全新的切入点,来铺陈人性的复杂。
而最近刚刚发布的《花木兰》预告,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迪士尼的野心。
《花木兰》作为迪士尼第一个东方公主,此次的真人化大电影改变迪士尼取消了歌曲表演和木须龙等影响真实的设定。
虽然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吐槽,可这是迪士尼电影翻拍摆脱“童话故事”的第一步。
再往后,迪士尼希望动画IP的翻拍,不仅孩子和看过的大人可以看,没看过的人甚至也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全新的电影来观赏。
加上近期迪士尼电影在中国市场表现乏力。
这部《花木兰》,可能是迪士尼动画电影宇宙中最为关键的一战。
有钱赚,有情怀,有创新,迪士尼未来或者说至少十年内根本没有停下翻拍脚步的打算。
《花木兰》、《小美人鱼》、《沉睡魔咒2》、《彼得潘》、《奇妙仙子》、《白雪公主》、《红玫瑰》、《匹诺曹》和《白马王子》在内,一大批真人电影的制作都已经提上日程。
未来这些翻拍电影是继续走童话电影路线唤醒童心?
还是打破现有格局像漫威一样重新培植一大批粉丝观众?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