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繁衍 >> 从亲爱的客栈到心动的信号,观察类
作者
樱木滑倒
看素颜明星穿着睡衣在平摊房租的客厅里K歌,是怎样的场景?与明星一同窥视、分析素人交往中的情感火花,又是怎样的滋味?明星夫妻隔空对话回味初吻地点,又是怎样的画面?而这些,都可以在下半年扎堆涌现的观察类综艺里一睹为快。
《Hi室友》中,被明星室友们亲切地称为“王大爷”的王彦霖,再度以惟妙惟肖的配音版“鞍山道明寺”实力圈粉;《亲爱的客栈2》更是直接将#王鹤棣看沈月看烦了#、#武艺喜欢沈月#、#快被武艺笑死#数个相关话题送上热搜。
从收视成绩来看,《妻子的浪漫旅行》上线53日,累计播放量13.7亿;《我家那小子》上线99日,累计播放量14.8亿;《心动的信号》上线49日,累计播放量7亿;《口红王子》上线40天,累计播放量3.4亿。无论是数量还是热度,观察类综艺已然占据综艺市场半壁江山。
而从类型上看,如果说《亲爱的客栈》《Hi室友》与此前的观察综艺别无二致,那么今年下半年开始涌现的《我家那小子》《心动的信号》《真心大冒险》《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观察综艺的节目形式,已然成为了“2.0观察进阶版”。
观察类综艺进入2.0时代
近几年来出现的亲子类综艺、旅行类综艺与造房子、开客栈、做餐厅的节目,如《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爸爸回来了》《中餐厅》等等,都可以算得上是观察类综艺。但是显然,在观察综艺扎堆席卷而来的同时,一成不变的记录式综艺已经无法满足市场与观众的需求,于是,增加了“第二视角”的“进阶版”观察式综艺应运而生。
所谓观察,不只用眼,还需一点点的独立思考与感受力,不同的人对于不同场景下人类的不同行为,会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而这便是2.0观察类综艺的共性——不再仅仅用镜头记录明星素人的日常生活。
在日常记录之外的“第二现场”,明星们已然化身“吃瓜群众”,与观众并肩作战,一同为被记录场景中发生的事情拍手叫好或叹惋吐槽。而“进阶版”观察综艺所探讨的话题,依然是观众的刚需——情感观察:独居青年观察、爱情观察、婚姻观察。
率先登场的是主打“空巢青年”观察的《我家那小子》。武艺、陈学冬、钱枫、徐海乔四位单身男明星作为第一现场的真人秀嘉宾,而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则出现在第二现场,与观众一同观看孩子工作背后的独居故事。再通过评述与趣事的适当补充,来让单身明星们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截至目前,在收视方面,节目首播便以全国网收视0.90,份额5.87%,全国网城域1.16,份额6.54%的成绩,拿下双网第一。网络流量上,#我家那小子#微博话题阅读11亿,在节目播出期间,#陈学冬脸基尼##钱枫相亲##陈学冬大姨#等话题也是频频登陆热搜。
而主打探讨明星夫妻关系的《妻子的浪漫旅行》更是将观察模式再升级,设立了“懂事会”的第三视角,除了明星丈夫们在第二现场,与旅行中的妻子们进行远程观察与隔空交流,另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达人,在第三现场观察丈夫与妻子的互动,观察度大大飙升。截至目前,《妻子的浪漫旅行》累计播放量13.7亿,在观察类真人秀中,成绩优异。
如果说前者是围绕明星嘉宾的真实生活汲取素材进行观察,那么主打素人恋爱的《心动的信号》,则是完完全全的素人观察类节目。节目不带任何评判元素,将几位素人都市男女和他们的生活,一同聚集在一栋“信号小屋”里,而后又原原本本的通过镜头呈现出来,这一次,观察与解读的权力被交至与观众一齐观看的明星嘉宾手中。
截至目前,《心动的信号》累计播放量破7亿,#西红柿cp锁死##奥斯卡帮项天歌挤痘痘#等话题更是在节目播出后,迅速引起网友热议。观察室的明星嘉宾们也频频爆出看点,“钢铁直男”杨超越与朱亚文更是戏称#钢叉组合#。
观察类综艺往往择取最普通的生活视角出发,对人类情感进行探讨,一方面能够极大增强观众的真实生活代入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起社会话题探讨。比如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关于AA婚姻财产分配的话题,在“懂事会”一波探讨后,也引起了网友们的一番热议。
从空巢青年观察到爱情观察,再到婚姻观察,从多个维度来看,观察类综艺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而观察类综艺也从《Hi室友》《中餐厅》《亲爱的客栈》这类单纯的记录式真人秀,进阶到如《我家那小子》《心动的信号》《妻子的浪漫旅行》这类增加了第二现场,加入评述者们的分析角度,更入微的“细致”观察类综艺,观察类真人秀已然进入“观察2.0”时代。
观察类综艺迎来“第二春”?
人们热衷于观察类节目,一方面,是由于观察类综艺往往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在对明星们平凡生活的不同方面进行放大侧写的同时,真实接地气又轻快无负担,亦能够满足观众对明星生活的“好奇心”与“窥视欲”,这也是观察综艺与慢综艺有相当部分重合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观察类综艺很早便成为日韩综艺市场的一大趋势。年,韩剧王国MBC推出《我独自生活》,近两年,《我家的熊孩子》、《键盘上的鬣狗》、《我女儿的男人们》、《Heartsignal2》等观察综艺尽数浮现,日本的《整人大赏》、《人类观察学》等知名搞笑综艺也相继出现,这些节目往往设立第二现场,采用第三方视角的形式,满足观众对于人类生理与精神行为的双重“窥视欲”。
《人类观察学》节目组将镜头隐藏在某个角落里,观察人们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候所发生的变化或者反应。“女朋友是黑社会怎么办?”、“女儿要嫁给大40岁的大叔怎么办?”、“公开女友是石原里美时好友的反应”,想必光是看着这些标题,就已经调动了不少观众的胃口。对于观众而言,这些略带整蛊气质的节目,取材生活又夸张于生活,轻松成为广大观众茶余饭后的消遣趣味甜点。
对于参与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嘉宾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深入了解家人、年轻人内心世界的契机;而对于制作团队而言,记录式综艺的选材层面相对轻松,只需通对叙事角度、参与人员等变量元素的调整,来让生活记录更加戏剧诙谐。
放眼望向综艺市场,如《中国好声音》《中国新说唱》这样的头部音综艺尚且略显冷淡,一股脑横空出世的《幻乐之城》、《中国音乐公告牌》等新鲜题材,也留下了可以用惨淡来形容的收视成绩,相对而言,层出不穷的观察类综艺,无疑被市场寄予厚望。
当观察类综艺不再是简单的记录式真人秀,而是用多维度的评述与多角度思考成为“纪录片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相比起竞技类节目锐利的横冲直撞、音乐综艺的迟迟难以破局,与日常生活高度贴合的观察类综艺,或将为综艺市场带来一抹亮色?
(本文为一点剧读原创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