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繁衍 >> 美国人华尔纳来敦煌盗宝,遇到了什么从此再
敦煌,位于我国西北的甘肃酒泉地区,处在古代西域交通要道河西走廊的西段,也是中国丝绸之路沿线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有“丝路明珠”之美誉,保存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里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圣地,敦煌东南鸣沙山下的千佛洞莫高窟,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拥有石窟个左右,壁画总面积约40平方米,泥质彩塑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然而,现代人在游览美轮美奂的敦煌莫高窟时,又有几人会想到,在清末民初时期,这里曾经遭受过一次令人不堪回首的文物浩劫。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微,来自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文物大盗乘虚而入,以“探险”或者文物考察的名义,在这里蚕食鲸吞,巧取豪夺,使得难以计数的珍贵文物被盗,流失到世界各国。
第一个来到敦煌盗宝的是俄罗斯人奥勃鲁切夫。年10月,奥勃鲁切夫听说敦煌藏经洞发现大量古代典籍文书,立即启程前往敦煌,见到了看守敦煌藏经洞的道士王圆篆。愚昧无知的王圆篆,根本不晓得藏经洞中这些破烂陈旧的古代文献是无价之宝,懵懵懂懂地接受了奥勃鲁切夫“馈赠”的50根香烛,让这个大盗轻易骗走了两大包敦煌文献。
奥勃鲁切夫盗宝得手,消息迅速传开。西方各国的文物大盗像鬣狗闻到了血肉气息,纷至沓来,在荒凉寂寞中度过数千年岁月的敦煌,从此成为外国文物大盗的“天堂”。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大谷光瑞、橘瑞超,先后来到敦煌,用各种卑劣手段疯狂窃取这里的珍贵文物。
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各国大都卷入其中,围绕敦煌的盗宝行径这才告一段落。然而到了十九世纪20年代,一个名叫华尔纳的美国文物大盗,再度来到敦煌。华尔纳,毕业于哈佛大学考古系,曾在日本进修古代佛家美术,对于东亚历史有很深研究,多次来往于东亚地区“考察”和盗取文物。
由于敦煌藏经洞已经遭受洗劫式破坏,华尔纳并未能找到多少敦煌文献。但他却盯上了敦煌千佛洞中的另一种无价之宝:古代壁画。千佛洞中拥有壁画将近五万平方米,壁画绘制时间从北魏一直持续到宋元,堪称中国古代壁画艺术集大成者,拥有难以估量的历史价值。
华尔纳对古代美术绘画颇有研究,他意识到这些壁画的价值后,产生了一个丧心病狂的贪婪念头头:他要把这些壁画带回美国。古代壁画文物的移取和搬动,直到现在都是文物保护界难题,遑论当时。但华尔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采用简单粗暴而原始的割裂裁切、胶水涂沾等举措,盗走了大量壁画,也使得很大一部分壁画遭到彻底损毁。
年,贪心不足的华尔纳组织了一个所谓“文物考察团”,再次来到敦煌,试图重施故伎。但这次他却碰了一鼻子灰,遇到了当地农民的反击。觉醒的中国农民,自觉组织起来抵制华尔纳。《西行日记》记载了这件事的始末缘由。
当年五月,华尔纳一行再度来到敦煌。他进入千佛洞,正准备要下手,敦煌当地的一群农民闻讯赶来,把华尔纳团团围住,“忽有乡民十余人,蜂拥而至,群起诘问”。面对农民们愤怒的质问,华尔纳惊慌失措,赶紧收拾东西要逃走。
谁知农民们更加愤怒,“十余人咆哮更甚”,“强拉骡马不令走,诘责毁坏佛像之罪”。华尔纳听不懂他们的方言,不知如何答复,农民们捋袖揎拳,“牵其袖口,同到庙里去,非俟佛像修复不能任汝行”,一定要华尔纳把毁坏的佛像壁画修复,否则不让他离开。
华尔纳吓得心胆皆寒,不知所措。地方官吏和随行的中国雇员生怕事情闹大,于是出面调解,最终让华尔纳出了一笔赔偿金,才得以脱身。华尔纳偷鸡不成蚀把米,从此再不敢踏进敦煌一步。各国围绕敦煌进行的盗宝行径至此才告一段落。
参考资料:《西行日记》《外国列强对敦煌文化的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