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生活环境 >> 国学山海经中山四经犭颉,浑身长着
犭颉:
清代,文人骚客眼中的[犭颉]
,光绪三年(公元)根据《山海经》编撰的《山海经新校正》,[犭颉]一副鬣狗模样,大腿上都有鳞片一样花纹,尾巴较长,正步履蹒跚,恶狠狠的左侧方,身上没有毛(这与原文记载不一样)。
清·[犭颉][犭颉],身上有鱼鳞是怎么回事?
[犭颉],是厘山中的野兽,此山四面环水,它浑身上下有鳞甲。“有山有水,还有鳞甲”,我们有理由怀疑[犭颉]可能是两栖动物(水生、陆生)。
带有“鳞甲”的,且能够水下、岸上行走的狗,在我们的记忆应该是找不出了,历史上也没有记载。
那“鳞甲”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先来看看下边这个小动物:
江獭江獭有几个特征与[犭颉]相似:
其一、江獭的毛色是棕色,且其外形也像狗。
其二、江獭以鱼蟹为食,它的粪便中常带有鱼鳞和蟹壳。另外江獭有打滚的习惯,这就有可能使它的身体沾上鱼鳞。
结合这两点,远处看江獭就是一个鬃毛色身上带有鳞甲的狗。
笔者认为,[犭颉]可能就是在近海,或是江边生存的两栖动物(不一定就是江獭),它常以鱼蟹为食,常年栖息在江边、海边。
厘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厘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南巩义南侧的青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