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

赵振清刘毕业龙的传人,龙骨情怀府州

发布时间:2023/3/23 14:08:40   

龙的传人,龙骨情怀

赵振清/文

三千万年以前的府谷一带,地形不是今天这样的支离破碎、山高谷深,景象苍凉;气候也没有现在寒冷干燥,而是地形平缓、起伏连绵,河湖众多,森林成片,草木繁茂,气候湿热。

这里湿热的气候、繁茂的森林草地为古哺乳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巨型食草动物三趾马、巨犀、古长颈鹿和巨唇犀等能够生存下来就证明了这一点。

年5月29日,我随府谷诗词学会采风团来到老高川镇采风。

过去人们对三道沟、庙沟门、老高川和大昌汗一带印象不好,认为三、老、庙、大是蛮荒之地,民风剽悍,贫穷落后。府谷西部发现煤炭以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建设,已今非昔比。这次采风,使大家彻底颠覆了过去的认识。

大巴车刚进入老高川地界,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没走多久,木匠窑子到了,一座现代化煤化工企业屹立在眼前,它的后面是灵感寺,我们采风路过的第一站。

灵感寺规模宏大,依山而建,座北向南,建筑风格独特。是佛教和道教合一的寺庙。采风团的成员走进山门,拾级而上。第一层是地藏菩萨殿,第二层是万佛殿,第三层一字儿排开有文殊菩萨殿、灵感爷殿、观音菩萨殿、关帝殿和普贤菩萨殿。左右侧殿分别是三位娘娘阁和财神阁等。庙后的山顶上是如来佛祖的露天铜质雕像。听陪同人员说,此庙是几位企业家捐款三千多万元修建,是老高川第一大庙。

驱车继续向北,我们来到老高川镇,只见一座现代化小镇拔地而起,大石公路绕镇而过,正在水泥硬化街道,大巴车只好绕路而行来到一栋名叫大籁庄酒店的大楼前。有一位中年男子早已站在楼下迎接我们呢。车刚停下,他就上前和大家握手。有人说“刘毕业的化石馆到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与众人走进大楼的第一层:只见几个房间里到处堆放着远古动物化石。有古动物的头骨、牙齿,脊椎骨,腿骨、脚趾骨等。有巨型动物的化石,也有相对较小的动物的化石。只是这些化石比较破碎、不完整,显得有点凌乱,更没有标注标签来说明是什么古动物的骨头及地质年代。

穿过储藏室,我们来到一层陈列室,令人吃惊,为之震撼。只见大大小小的远古动物的完整骨架呈现在眼前。每一种古动物的骨架前都竖立着一块牌子,上有该动物名称种类及生活年代和身长、身高、体重等说明文字。

据听说,配合、组装这些古动物化石骨架是请来北京古生物研究院的专家教授进行工作。每天每个人工资一万多元。可见,在那么多的古动物化石中,寻拣、配装同一种动物的头颈、身体、四肢、尾巴的骨胳是一件多么复杂而又技术含量高的事情啊!

有一种名叫巨犀的巨型食草哺乳动物,身长八九米,身高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体重达几十吨,当今地球上任何一种陆地哺乳动物都无法与之相比。这种巨型古动物只以树叶为食物。

此外,还有三趾马、古长颈鹿、巨唇犀、铲齿象等巨型食草动物,体胳硕大,体重有几吨、十几吨。体胳较小的各种食草动物种类繁多。以各种类型的鹿和犀牛、羚羊最为普遍。

远古哺乳食肉动物主要有剑齿虎、巨鬣狗、变异鬣狗、短额近狼獾、翁氏鼬鬣狗等。

大楼的第六层也是古生物化石展室,这一层主要陈列着形体较小的远古动物化石。在玻璃展櫃里,有许多水生或水陆两栖类动物的化石,特别是远古乌龟的化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乌龟化石的发现证明三千多万年左右的中新世时代,在地球上,卵生动物恐龙类虽已灭绝,但形体微小的卵生动物仍然生存了下來,例如乌龟、鸟类和蛇类。

我站在老高川镇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的多种远古动物化石的骨架前,伫立良久,感觉到人生的渺小,甚至人类面对地质演变的历史和古生物进化或变异的历史,也只不过像一个三岁小孩那样,天真无知。

参观完刘毕业先生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采访团又乘车一路向西深入王大夫梁参观土龙骨(是古动动化石的俗名)矿洞和美丽乡村建设。

王大夫梁地势很高、地形平缓、土层深厚,几乎看不到悬崖峭壁和岩石层。刘毕业先生的老家就在这里,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农户散居各处,不是居住集中的村庄,生活习惯接近草原地区的牧民。

三趾马土龙骨矿洞在村子下面的土坡上,洞口周围有铁栅栏、洞里已拉入电灯照明,专门对游客开放。大家分批进入矿洞参观,洞里有很多叉洞均封闭不让进去,主洞深大概有三四百米,全在红胶泥层上,到洞的后掌时,发现了几处三趾马化石埋藏点,我拍摄了几张照片就出去了。

根据刘毕业先生介绍,土龙骨都是从红胶泥层中挖掘出来的,黄土层或其它地质层中都没有。红胶泥层中埋藏的土龙骨也是有规律的,沿着龙脉掘进才能找到,往往是一窝子一窝子地发现。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只有红胶泥层中才有土龙骨?这个问题恐怕地质学家也未必能回答准确。

刘先生还介绍了土龙骨在府谷县境内的分布情况。他说府谷县的东部和南部都没有土龙骨,只有以老高川镇王大夫梁为中心,包括喇嘛沟、庙梁等地,才分布着上中下三个化石层。其间动物的生存时代大约在距今一亿年至二百七十万年前。以哺乳类动物为主,动物的种类极其繁多,特别是以鹿和三趾马最为普遍。

世界各地的三趾马虽然生话于不同生态,但只在一个地质层中发现,而府谷老高川的三趾马却埋藏在三个地质层中,代表着不同的生态与时代,因此成为世界最大的三趾马动物化石产地。

参观完土龙骨矿洞,我们又在刘毕业和他父亲的陪同下,参观了王大夫梁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村民虽然居住分散,但通向各农户的道路都进行了水泥硬化。路面干净、农舍整洁,山色葱茏,一派欣欣向荣。

我们来到刘毕业先生的奶奶居住过的祖宅,只见整个院落重新维修过,大门头有多年前立祖人题写的“勤俭为宝”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院内有过去农耕时代用的磨房、碾房和牛圈等房子,里面设备齐全。三孔窑洞座东向西、砖包门面,木料门窗,分明看出整个院落和窑洞重新整修过。中间一孔窑洞是刘氏家族的祖先堂,正面供奉着刘氏先祖牌位。两侧橱柜上面的玻璃框内装着刘氏家族几代人的像片。其中有刘毕业先生的曾祖父曾祖母和祖父祖母的遗像。

我从刘氏的家族史简介中得知,刘毕业先生的先祖从清朝光绪年间移居王大夫梁,买地造屋定居下来,以农耕为业,一晃多年过去了,到现在人口繁衍增殖到多口。

我们来到刘毕业的父亲刘宝成老人的新院,一排崭新的砖混结构的房子,院子很大,猪舍内养着十几头猪,家禽栅栏内有很多鸡鸭鹅,还有蔬菜大棚等。一位77岁的老人,他虽然富裕了,但仍然不辍劳作,实在令人敬佩。

我们还参观了附近的丁家伙盘养老院和一个叫井沟的清洁水源地。

尊敬的刘宝成老人,一位老共产党员,在这个行政村当了四十多年村支书。他自己致富不忘乡亲、致富回报家乡的行为,在这“美丽乡村”建设中,看得到、听得见。他的家教、家风也深刻地影响到儿子刘毕业先生。

最后我们来到金川镁业公司的会议室里召开了午饭前的座谈会。

刘毕业先生讲了他曲折的人生经历。他是一个初中都未毕业的辍学生,因家境贫困,跟着哥哥钻洞挖掘土龙骨,卖点钱来补贴家用。这一挖就是几十年,由一个卖土龙骨的转变为买土龙骨的,只要他认为有价值的土龙骨化石就买下来,储藏起来。后来有机缘认识了西北大学古生物研究专家薛祥熙教授。她告诉毕业,这些远古动物化石非常宝贵,是研究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动植物变异及地理环境变迁等现象的可靠的实物依据。毕业为了一个承诺,从此把一生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收藏和保护远古动物化石上面。为了保护化石,他到西北大学进修了一年古生物标本制做及化石保护等知识;为了保护化石,他用办厂赚来的钱投资办起了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为了保护化石,他到北京、西安等大城市请教专家教授,学习专业知识或聘请来指导工作。

龙的传人——刘毕业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与古生物化石结缘,满腔“龙骨”情怀,一辈子为之奔忙,是土龙骨山上的守护者。他不像某些人,只为金钱活着;事实证明,他是事业的奋斗者,人生价值的践行者。

此次采风,震撼了所有参加人,给我的感受也很深。府谷老高川远古哺乳动物化石有重大发现。刘毕业先生真了不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5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