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生活环境 >> 1985年,苏联外交官被杀,克格勃的复仇
年7月23日,《碟中谍7》在北美正式上映,收获了大量“谍战粉”的一致好评,从年的《碟中谍》到现在,共历时25年,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类型的影视剧还是很受人追捧的。而且在影视剧中,多多少少还会穿插一些现实中的“情报机构”,以增加剧情的真实性。
电影《碟中谍》系列一直是以美国中情局为背景的,另外还有人们所熟知的(原貌为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这两大机构可以说是谍战片编剧最爱用的”情报机构“。但是不知道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伴随着这两种”组织“出现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背景机构,据统计,它在谍战片中出现的几率甚至有望超过。
这个无处不在的重要机构就是---克格勃。克格勃是苏联时期本地最有威望的情报组织,这个组织在美苏冷战时期为苏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野史记载,在那个时代,美国的科技领域甚至是政治高层都被克格勃打成了”筛子“。年,苏联的一名重要外交官被残忍杀害,克格勃的做法让整个世界为之哗然。
在戒备森严的情况下,身份如此重要的外交官为何被杀害?凶手是为民除害还是伤及无辜?克格勃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回顾往事,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找出真相。
苏联外交官被杀害一事最早还是要追溯到黎巴嫩内战。众所周知,黎巴嫩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多教派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民众信仰的宗教大致可被分为两类,分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纵观历史的长河,宗教信仰无疑位于最容易引发战争的导火索的前列。
也正是因此,黎巴嫩内战一触即发。年4月中旬,巴基斯坦游击队在伊斯兰教的支持下,在本地的一所基督教教堂与基督教长枪党民兵打响了内战的第一枪。战争愈演愈烈,仅是在当天,两方死亡人数加起来就高达百余人。时间来到年1月,以巴基斯坦为首的组织已经占领了黎巴嫩的大部分地区。
经过战争的摧残,这座城市已经从原来的生机勃勃摇身变为了民不聊生,大街上,最多见的莫过于”炮灰“,不管是小孩还是成年人,个个穿着破洞的衣物、目光呆滞地游走着。然而祸不单行,身在黎巴嫩隔壁的叙利亚”趁火打劫“,也加入到了这场战争中。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叙利亚与今日的它并不相同,在那个时期,叙利亚有着”中东小霸王“的称号,它有着先进的技术以及优渥的经济资源,甚至是以色列都要让它三分。所以可想而知,叙利亚的加入让本就不安稳的黎巴嫩更是雪上加霜。
自此,黎巴嫩就被分为了三部分,其中主要部分就是由叙利亚部队控制的北部大部分地区,其次是由基督教徒占领的海岸地区,最后是由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占领的南部飞地,不得不说,虽然叙利亚是来得最晚的,但却是分羹最多的,用中国的话说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又到了年6月,以色列与黎巴嫩之间开展了激烈的战争,战争伊始,以色列就不惜出动了6万余人,军队使用的几乎都是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上来就是尤为激烈的几波猛攻,战争的惨烈以及轰动程度也直接导致了第五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有人说,黎巴嫩是从以色列的入侵开始走向四分五裂的;也有人说,它是从巴解组织和叙利亚之间产生了间隙开始走向分裂的。为什么会存在第二种说法呢?那是因为在以色列的猛烈攻击下,巴解组织开始节节败退。不仅如此,巴解组织的领导人阿拉法特还受到了叙利亚反对派的抨击,这也直接让两方的友好关系一下降到了冰点,成为了彼此的“敌人”。
阿拉法特就召集了组织的高层人物开会,经过激烈的商讨,他们决定要把叙利亚从黎巴嫩的地盘赶出去,可是要怎么赶呢?两者的实力又不相上下,如果用武力的话,最后肯定是两败俱伤。正当会议上的所有人都愁眉苦恼的时候,阿拉法特忽然拍桌子说:“我想到办法了!”
由于当时叙利亚用于战争的武器全部是由苏联提供的,所以巴解组织只要把眼光放到苏联身上,借着苏联的手把叙利亚赶出黎巴嫩,是当前最为稳妥的方法。所以阿拉法特就秘密地命令手下的人,去找一些当地的保密性较好、实力较强的恐怖组织,来执行这场行动。
年9月30日,苏联驻黎巴嫩的大使馆的官员们向专车走去,打算去指定的地方参加提前安排好的会议。上了车之后,司机如往常一样,在检查过车的安全性能之后,就带着官员们出发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当所有人放松警惕的时候,他们被一辆车拦住了去路。
就当官员们问司机发生了什么情况的时候,从那辆车上下来了几个蒙着脸的壮汉,官员们懵逼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等着那些壮汉走近,他们才看清楚,原来壮汉的手里拿的是枪,他们是恐怖分子。还没等官员们反应过来,几个恐怖分子纷纷怒吼道:“把手举起来,都听话点,否则请你们吃枪子儿。”
官员们个个都手无缚鸡之力,为了保护自己,只能乖乖听话。听从着这些恐怖分子的安排,一个个被戴上了黑色的头套,不明所以地坐进了车里。几个小时后,苏联驻黎巴嫩大使馆内乱成了一锅粥,有关人员接到消息称:几名重要官员及随行人员莫名失踪,至今不明去向。
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外交官被绑一事很快就被苏联的高层得知,一个战斗力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的国家,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苏联高层很快就召开了会议,会议结束后,高层对外声明:再次严重声明,恐怖分子不得伤害我方官员丝毫,否则我方将采取强硬性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救出我方官员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这时,恐怖分子已经把这批官员带到了隐蔽之处,其中有一名代表团的随行人员,名为卡特科夫,他在被带走的过程中试图反抗,非常不配合,最后不幸被恐怖分子杀害,这远远超出了恐怖分子的计划。一些人因为卡特科夫的死亡乱了阵脚,可这时他们的领头人却得意洋洋地说道:“兄弟们,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反而更加证明了我们的决心。”
可是,事情并没有像恐怖分子想象得那么简单,他们殊不知,就在卡特科夫死亡的那一刻,他们其中某些人的人生就发生了很大的转折,甚至可以说是走向了灭亡。很快,有一名人质已经死亡的消息传到了苏联高层人员的耳中,很多人都在想办法寻找恐怖分子藏身之处的时候,他们打来了电话。
电话那头要求道:“只要你们按照我说得去做,这些人质就不会被伤害。而我的要求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苏联高层人员联系苏联驻黎巴嫩大使馆,并且命令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叙利亚停止攻击黎巴嫩,不仅如此,还要把他们赶出黎巴嫩,否则我们将撕票。”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话在外国也是相当可信的。那时候戈尔巴乔夫刚刚上任,等大使馆询问如何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戈尔巴乔夫直接表示:“从现在开始,这件事全权由克格勃负责,其他部门不要插手,我们很快就会商量出对策,营救出剩下的人质。”此消息一经发出,很多人都意识到了,戈尔巴乔夫这是要立住自己的威信,置恐怖分子于死地呀。
人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那是因为克格勃在当时是最有威信的机构,可以说是“以暴制暴”的最佳选择,很多恐怖分子都畏惧它。克格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之后成立的,本来高层成立克格勃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革命的果实,后来因国家趋势的发展,克格勃就逐渐变成了一个“情报机构”,主要负责搜查重要的外国情报,还有一些反间谍的工作。
终于,在克格勃超高的工作效率下,他们查出了此次恐怖分子活动的领头人的身份,并将他的身份公布于众。此次恐怖分子活动的领头人名为穆格尼亚,据调查得知,他以前是一名警卫员,效忠于巴解组织。可后来由于一些原因被迫离开,自己凭借一些人脉,单干了起来。
其实他也算得上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因为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蛮不讲理且手段极其残忍的人,也因此人们都叫他“鬣狗”。其实早在这次绑架事件之前,穆格尼亚就曾经组织并发起了很多次的恐怖袭击,而且每一次都把事情弄得很大,这也导致了他那段时间成为了本地头条的“常客”。
他们不仅在本地搞恐怖袭击,甚至还绑架外国人,他们曾经用炸弹炸死了两百多个美国的士兵,最严重的一次就是他们绑架并且杀害了前来苏联访问的某所美国大学的校长。后来穆格尼亚表示:“我们本来是打算绑架一个高官,或者是职位很高的领导人,但是奈何他们身边的保镖太多,戒备过于森严,所以我们就把目光放到了外交官的身上。”
克格勃认为,这个年仅23岁的毛头小子,只不过是一时兴起,头脑发热地组织了这场绑架,所以想和他们和平谈判。但是恐怖分子并不吃这套,他们从头到尾都坚持一个说法,那就是让苏联驻黎巴嫩大使馆把叙利亚赶出黎巴嫩。克格勃眼瞅着他们吃硬不吃软,就立马改变了战略。
当时负责这件事的人是尤里·佩德罗夫,佩德罗夫通过调查得知,穆格尼亚和他的弟弟关系非常好,于是他就派人抓住了他的弟弟,并警告穆哥尼亚放出人质。可是正当穆格尼亚确定此事件的真伪性的时候,佩德罗夫就下令把他的弟弟枪杀了,而且还把他的尸体送到了穆格尼亚的面前,并警告他说,如果再不释放人质,我们就不能保证你家人的安全了。
穆格尼亚见到弟弟的尸体之后,几乎濒临崩溃。他也是在此次事件中认识到了克格勃的可怕之处,穆格尼亚明白到,如果再不释放人质,他的家人可能都会命丧黄泉,于是逼不得已释放了人质,虽然苏联在穆格尼亚释放人质后宣布此次绑架事件已落幕,但是只有穆格尼亚心里明白事情还没有结束,因为有一名人质已经死亡。
此次事件之后,那个恐怖组织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穆格尼亚也因为这件事情天天东躲西藏,不敢回国。一直到年2月12日,才有了他的消息。据有关媒体报道,穆格尼亚乘坐了一辆事先被藏炸药的车,在车行驶的过程中,炸药爆炸,穆格尼亚当场身亡。
后来,随着国际局势的改变,苏联解体,克格勃也成功地改名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规模也缩小了很多倍,从原来的三十多万人变成了现在只有三万多人的一个小组织,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人数减少,但是他们的总体素质还是提高了不少,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为俄罗斯的发展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也是克格勃中的一员,而且他的工作时间长达16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不管是克格勃,还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都对苏联或者俄罗斯在政治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贡献了不小的力量。时至今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也经常会出现在国际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