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生活环境 >> 纳帕海手记,彭建生摄影
纳帕海
位于金沙江流域云南西北高原,是一片季节性沼泽湿地湖泊,藏语意为“森林旁的湖泊”。
纳帕海在横断山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位置,这里的一个山间盆地,有中甸县最大的草原,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的家园,秋季时候,黑鹳,斑头雁,白尾雕……很多鸟类会飞来帕纳海,这里是它们的越冬栖息地。
纳帕海(一)纳帕海(二)纳帕海是香格里拉的一颗明珠,不同季节有不同风景。
它为迁徙路过和在此越冬的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生境。
每年在纳帕海保护区内停留越冬的鸟类,高峰期数量超过两万只。
斑头雁德迈丙察察旅行途中,有艰险,也有“温柔”,著名自然摄影师,博物学家彭建生老师同行,我们跟随彭老师,去到帕纳海旅行,感受这片隐藏大自然。
洛桑都丹/彭建生自然摄影家,博物学家,香格里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所拍照片获奖无数,热爱三江并流地区而自称“三江主人”,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高级生态摄影师,长期从事青藏高原与横断山区生态旅游研究。
作品:《横断山“三江并流”腹地野生观赏植物》、《青藏高原野花大图鉴》、《纳帕海的鸟》。
纳帕海观鸟手记(摘录)
香格里拉的高原湖泊就象天上的星星散落在草原和群山之中,著名的湖泊有碧塔海、属都湖、千湖山、碧古天池、纳帕海。由于从事旅游业,这些湖泊我都造访过多次,作为一个长期居住工作在香格里拉的当地人,我对纳帕海有特别的感情,我把纳帕海视为自己的摄影创作基地,只要有空,我就会带着相机,驾驶汽车,前往纳帕海寻找拍摄题材。
我的很多自然历史摄影作品,都是在纳帕海地区拍摄的。我比普通人更热衷收集纳帕海的人文地理资料,随着资料的积累,我对纳帕海的历史沿革,人和自然的互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当我举目远眺纳帕海的时候,纳帕海的历史和自然就像一幅一幅的图片在我脑海中轮流浮现。
纳帕海地区的自然风光,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年四季看到的是四种不同的自然景观,可以概括为“春看绿草夏看花,秋观红叶冬观雪。”
香格里拉高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直到四月末五月初,纳帕海草原才开始变得翠绿。这时周围的山峰还是白雪皑皑,纳帕海草甸却象一块碧绿的地毯,牛羊星星点点散布其上,蓝天、白云、雪山、草原、牛羊、牧人,共同构成了香格里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
五月底开始,纳帕海进入了鲜花盛开的季节。花的种类随月份的变化不停更替。最先开放的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山坡森林中点缀着大朵大朵的亮叶杜鹃、黄杯杜鹃和宽钟杜鹃;山脚草甸上盛开着成片的粉红色腋花杜鹃和紫蓝的灰背杜鹃。
到了七、八月份,山坡上形形色色的野花陆续开放,构成了美丽诱人的花毯。
蓝色龙胆和鸢尾花,紫红色的锡金报春和黄色的多花报春,粉红色的马先蒿,黄色和绿色的绿绒蒿,紫色的滇藏杓兰,粉红色布满斑点的滇蜀豹子花,令无数爱花的游客流连忘返。
九月底,秋风开始吹拂香格里拉,纳帕海四周山上的白桦、高山柳和落叶松的叶子纷纷变黄变红,红色和黄色满山遍野相互交织,看着美不胜收的秋色,自然而然会从心中发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赞叹。
草甸上成团成簇生长的狼毒草,这时变得红彤彤的,成为纳帕海草原上特有的高原秋景,使多少摄影家和诗人陶醉。其实,狼毒草大量生长是牧场退化的标志,由于含有剧毒,牛羊不会采食。旅游业的发展,让有毒植物成了一道风景线,也算是坏事变好事吧。
由于海拔高,地理位置偏北,纳帕海冬天经常下雪。大雪初晴之际,纳帕海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黑颈鹤、黑鹳在雪地上漫步觅食,成群的斑头雁和野鸭安静地站在冰雪中休息,白雪皑皑的山峰在蓝天的映衬下分外耀眼。身临其境,得到的不仅是感官上的享受,而且心灵也受到净化。
密花滇紫草瑞香狼毒纳帕海是香格里拉县著名的牧场,春季这里芳草连天,满缀黄花,牛羊成群。”放牧在纳帕海草甸中的牛,有牦牛、黄牛和犏牛。犏牛是牦牛与黄牛杂交的后代。藏语叫牦牛为“亚”,英语牦牛yak大概由此而来。黄牛叫“坝”,公犏牛叫“租”,母犏牛叫“租姆”。
黄牛体毛较短,尾巴细长。牦牛体毛多而蓬松,腹部体毛很长,下垂接近地面,尾巴蓬松成大毛团。而犏牛体毛的长度,尾巴的形状界于黄牛与牦牛之间,犏牛的“杂种优势”突出。公犏牛体大力强,远远超过公牦牛和公黄牛,所以常用来作为耕牛或上山拉运巨大圆木,母犏牛的产奶量也远远超过黄牛和牦牛。
黄牛通常一年四季与藏民生活在一块,藏房下层或房前院子或藏房周围是它们常年睡觉的场所。附近的田野、草地和山坡是它们觅食的地方。每日它们都会自觉早出晚归,主人都会习惯地给它们准备好早餐和晚餐,早晚各挤一次奶。而牦牛与犏牛,喜欢寒冷,每年要随季节变化在不同的牧场放牧。冬季生活在米至米的亚高山草甸。因此,冬季可以在纳帕海看见牦牛和犏牛,而夏季它们都被赶到高山牧场上去了。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黑颈鹤等国家珍稀濒危鸟类而设立的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但是夏天,纳帕海水鸟极少,秋冬季节,各种水鸟云集纳帕海。因此,冬季的纳帕海,不仅是观雪的场所,更是观鸟的佳地。
纳帕海过去没有鲫鱼,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人从内地运来鲫鱼苗,养在龙王潭里,随后鲫鱼顺水流扩散进入纳帕海,鲫鱼在纳帕海大量繁殖,为越冬水鸟提供丰富的食物,导致越冬水鸟的数量逐年增加。
每年10月中下旬,黑颈鹤、灰鹤、斑头雁和各种野鸭,陆续从北方繁殖地抵达纳帕海,在这里度过冬天。藏族群众从不伤害颈鹤,传说黑颈鹤是格萨尔王的牵马官变成的,青稞种子就是黑颈鹤从天上衔来的。这个传说折射出藏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化。
黑颈鹤彭建生老师纳帕海旅行摄影作品
纳帕海的坚守,湖与鸟的美丽约定。
这个隐匿在横断山中,在千万年的时间中守护了无数鸟儿的海子,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和挑战,环境污染、人类侵扰等,都在伤害着它的安宁与和谐。纳帕海的明天将会怎样?海子和鸟儿们的美丽约定,还能延续多久?
树麻雀,整齐的仪仗队。
树麻雀是城乡、牧场和耕地等多种生境的常见鸟种,在非繁殖期会集合成大群。在纳帕海地区,树麻雀为优势留鸟。图中,它们成群成排栖息在纳帕海附近草场的铁丝网上,颇有意趣。
树麻雀高山兀鹫,天光月影共徘徊。
在冬季的香格里拉,高山兀鹫是常见的猛禽,全长约厘米,翼展可达厘米以上。纳帕海作为冬季牧场,常有家畜因病弱等原因死亡,这恰好满足了这些饕餮之徒的胃口。它们在争夺腐肉食物的时候,显得粗野笨重,可一旦飞上蓝天,其翱翔的姿态则格外英姿飒爽。
高山兀鹫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纳帕海每年吸引了多只黑鹳在此越冬,是黑鹳在中国最大的越冬地。
黑鹳白颈鹤,年11月,一只绒颈鹳现身纳帕海,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这种濒危鸟类。它形单影只,在纳帕海逗留期间,独自觅食,单独活动,在浅水中捕食小鱼和黄蚬。图中,它和一只斑头雁离得很近,仿佛在对话。
白颈鹤红隼也是纳帕海地区的常见留鸟,捕食时,经常在空中做定点悬停。图中,一只准备捕食的红隼正从篱笆尖跃起。
红隼猛禽总动员,美与力的展现。
纳帕海一带的猛禽数量很多,其密度之大,在中国堪称翘楚。纳帕海是云南白尾海雕的重要越冬地,近年来数量逐渐增加,清晨它们在湖湾的松树上休息,气温升高后就在沼泽湿地中捕食鱼和雁鸭,也常常与高山兀鹫混群取食家畜尸体。图中,白尾海雕在尚未完全解冻的水面抓起一块冰,从秋沙鸭头上掠过。
胡兀鹫不仅吃腐肉,也会猎捕鸟兽,最奇特的习性是喜欢吃骨头。它们会从高空扔下骨头,摔碎后取食骨髓,有“鸟中鬣狗”的称号。图中的这只胡兀鹫正在吃骨头美食。
胡兀鹫血雉为中国西南山地的特有种,随着季节变化有垂直移动的习性,夏季迁至海拔至米的高山上,冬季多在海拔0至米地带活动。其不善飞行,逃避敌害主要靠迅速奔跑和隐匿。分布在纳帕海东侧布伦、哈木古等地山脚的森林灌丛地带,冬春季节为常见鸟。
血雉芳草连天牛羊成群(一)牛羊成群(二)良田万顷风清月朗麦浪滚滚候鸟翔集橙翅噪鹛白眉雀鹛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
什么是人生之旅?必须亲历体验,挑战丙察察,探索秘境墨脱,彭建生老师同行,一次非凡旅程,成为人生难忘的,不可复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