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生活环境 >> 记录纪录片非洲巨型杀手非洲狮与非洲象
依据纪录片内容及自己理解进行梳理、整理记录;并非纪录片之全部,亦非讲解文字转录。如需转载,烦请注明;图片来自网络及本片截图。
萨瓦迪位于博茨瓦纳喀拉哈马沙漠的北部,这里的地层深处的地震运动会释放大量的水填满古老的萨瓦迪河,没有人知道水什么时候来又什么时候消失。因此,萨瓦迪的意思是:不可预知。
自然界的一切本不可预知。谁知道蝴蝶什么时候扇动翅膀,海啸为什么来?多数的答案,都是由果推因罢了。
萨瓦迪河被充盈的水,流入周边干涸的沼泽。灰黄的土地因为绿的回归,生机盎然。喀拉哈里沙漠的动物们,拖家带口,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地拥抱生命。
纪录片中说这个地方被五兄弟统治。我不太喜欢这个说法。动物的世界里,各过各的日子,各吃各的同样的物种。只有人类喜欢用”统治”这样的说法。
这片地区先到的狮子五兄弟,捕食这里它们需要的时候捕食的动物。草木的繁盛,带来了更多的食物,也带来了同类的竞争者。对于狮子五兄弟来说,这七只狮子便是外来者,争食者。这7只狮子是由2只母狮子,3只小公狮子和2只小母狮子组成的。这五只小狮子来到茂盛的乐园,撒着欢儿的高兴。这里要数小母狮妹妹胆子最大,好奇心最强,它抓了只不够塞牙缝的鹈鹕来玩儿,它们有着猫科动物的属性,喜欢玩弄自己的猎物。
7狮中的妈妈,发现了一个疣猪家族。这挺好吃。狮小妹第一个靠近,拨弄着最好的疣猪,这只小东西好像也天不怕地不怕,面对死亡是因为无知还是从容?小疣猪被扒拉了一下,反身给了狮小妹一口。
狮子们也只能欺负欺负小的,对于成年的疣猪,它们也不敢掉以轻心。疣猪和狮子跑的一样快,都能达到50公里的速度,然后狮子的耐力不如疣猪,因此时要全力奔跑,死亡就追不上这些成年的疣猪。
丰茂的草地,吸引一年一度南迁的斑马群在萨瓦迪待上几周,它们需要生儿育女。这里有足够的新鲜嫩草。单个斑马的生命危险在群体生存面前显得有点微不足道。因此,斑马们通常会聚在一起。这也是狮子们的美餐。
但吃到斑马也不是容易的事儿,斑马的蹄子对狮子来说是致命的武器,对斑马自己来说是个保命的技能。在踢出去的同时,斑马们还在奔跑。让狮子迟疑的那几秒钟,可能就是斑马生的希望。
非洲水牛体重可达到公斤,且水牛们生性好斗。没有经验的幼狮只能流着口水远观。馋虫勾引着小狮子们非得斗一斗。
成年的狮子眼见是小家伙失败,是出手教教娃儿们了。它选了一只最弱的水牛,趁其不备,咬断了脖子。
小狮子们还有很多需要向长辈们学习,也需要勤加练习,这不就有只白鹭么,让小狮子们出出气。
虽然白鹭够不上一顿饭,有总比没有强。
7狮在萨瓦迪的自在生活,还是被5兄弟发现。狮子是会杀死非自己的孩子的幼狮。5兄弟的出现,对于小公狮兄弟来说是危险的。
狮妈妈和狮小妹,是为了保存其它的狮子还是它们看上了5兄弟?人类说不太清。只能看到,狮妈和最小的女儿走到5兄弟面前,表现出温柔与顺从。
这母女俩跟着5兄弟走了,离开了自己的7狮群。它们跟着5兄弟几个月的时间,生下了小狮崽崽们。
由于两头母狮分别与5兄弟都交配过,这5兄弟谁也不知道到底谁是崽的爹,以至于这5兄弟一起承担着守护幼崽们的工作。等长大一些,长大成年的狮子将会离开原生家庭,自己再组成新的狮群,寻找自己的“领地”。
萨瓦迪上与狮子一同生活的还有另一种体型庞大的草食生物——大象。一般而言,它们各自生活,互不相扰。当环境恶劣的时候,大象会失去植物与水,而狮子还有大象。
在饥荒的时候人还有吃人的时候……
草木茂盛的萨瓦迪,总会有一群红蜂虎跟在大象的左右。
原因是大象一脚踏下去,惊起昆虫无数,那是红蜂虎的美味。然后草有荣时,必有枯季。萨瓦迪又进入旱季。动物们只能跟着有水的地方多动。象更不例外。每头大象每天须饮升的水,这么多象加起来每天需要数千升的水。这里没有那么多的水,植物也基本上干枯殆尽。大象们不得不不停的行走找能吃的植物,再回到有水源的地方。
不够食物,不够水源,温度又上升至40多度,自然会先“淘汰”那些体力不支的大象,或是象宝宝,或是成年老象。
年轻的象妈妈实在没有奶水可喂自己的孩子,又热又饿又渴,终于向命运屈服,倒在地上,从胃里翻出水来给自己降温。孩子只能在妈妈身边绝望地看着妈妈一点点地离开这个世界。象群们对此无能为力,离开了妈妈的保护,小象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
一头公象如金字塔的人面狮身像般很威严地跪坐而死。那神情在我看来像极了得到高僧坐化。
丰盈的萨瓦迪是大象们的天堂,缺水的萨瓦迪是大象们的地狱。
迁徙的动物来了又走,而这里是大象的家园。大象不会离开这里,总是在萨瓦迪的周围兜兜转转。等着大雨的救赎。只是雨来得越来越晚,干旱越来越久。
对萨瓦迪不离不弃的除了大象还有上面所说的那群狮子。当丰盛的食物走的走散的散,它们能吃的也就只有大象了。
互不相扰的狮与象,在生存面前,狮子除了大象,怕也是别无选择。对于已经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脱水的大象们,一群狮子会选择看起来还健康的个体。
集体的力量在这一刻……
小象命丧狮口。
在两个多月干旱的萨瓦迪,有15头大象死于狮口。
一种动物的气绝可能是一群动物生命的欢愉。食腐动物来“打扫战场”。斑鬣狗来了,白背秃鹫来了,秃鹳也来了……
大象们在自己的同伴的尸体边经过,目睹着另一群生物的狂欢。
一只小象在往年出生的正是时候,而现在它生于“青黄不接”,“无水无食”之时,它在子宫里呆了22个月,出生后舒展了筋骨依旧还是站的摇摇晃晃。大象们用自己的腿与鼻子筑起堡垒,护着小象,也护住自己生存与种族延续的希望。
不是每个象宝宝都能熬过干旱。这只小象宝宝,没有奶水,没有等来雨水,
在妈妈的陪伴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接受命运的象妈妈能做的就是再陪它一个夜晚。
从欧洲迁徙回家的燕子通常是雨的使者,这些年来常常是使者到了,雨总要晚些时候。但到了,就是希望!
雨,虽迟但到!水潭又开始充盈。死里逃生的大象重返自己的家园。
狮子们有了新生的狮崽,狮子的数量壮大了,狮群的数量自然也多了起来。
大象恢复了体力,家园里狮子又有了新鲜的食物不再惦记象肉。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某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