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生活环境 >> 假如6500万年前没有小行星撞地球,最聪
在距今约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伤齿龙的恐龙,被誉为恐龙界最聪明的物种。众所周知,伤齿龙之所以赢得这一殊荣,主要是因为它们相对其他恐龙来说,拥有更大的脑容量。古生物学家通过对伤齿龙颅内结构的三维重建,推断它们的智商可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伤齿龙是一种杂食动物,体型较小,成年个体的身高和体长一般为1米和2米,体重大约为50-60公斤。它们肌肉发达,行动迅捷,以小型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地球上的哺乳动物都很小,大型食肉恐龙如霸王龙等并不将其视为猎物。有人认为,正是因为伤齿龙的存在,哺乳动物的进化进程被迫延后了数百万年!
从化石资料可以看出,伤齿龙的前肢相对较长,这与其他食肉恐龙完全不同。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前肢已经进化出真正的拇指,使其能够灵巧地抓握物品。
杂食、高智商、直立行走和灵活的“双手”,这暗示了什么,我们都知道。正因为这些原因,有人认为在万年前,如果没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伤齿龙有可能进化为拥有智慧的物种,即传说中的“恐人”,并建立“恐人文明”。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可以从人类文明的起源过程中寻找答案。
首先,我们要感谢那颗传说中的陨石。如果没有它,恐龙将不会灭绝,地球上也就没有了哺乳动物的发展空间,更不用说人类文明了。
其次,由于长期栖息于树上,我们的祖先逐渐演化出了灵活的手指和脚趾,同时大脑也在这个过程中具备了较为发达的空间感知能力。
然后,在多万年前,地球的地壳运动导致我们的祖先栖息地发生了巨大变化,迫使他们离开了树上的生活,适应了开阔的草原环境,学会了直立行走。
草原上的食物难以获取,而且充满了各种危险,我们祖先只能通过高度团结才能生存下来。因此,他们逐渐进化出了更具社会性的特征,并发展出能够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
语言的发明极大提升了整个物种的智慧水平。他们可以相互传递生存经验和教训,分享有用的信息。比如,有人发现烤肉比生肉更好吃,有人意外发现一种有用的工具,这些有益信息很快在族群中传播开来。
通过以上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产生是通过一系列小概率事件堆积而成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客观地说,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需要很多适宜的外部因素,因此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出现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综上所述,伤齿龙可能确实具备进化成智慧生命的潜力,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外部因素,它们很难产生文明。所以,即使恐龙没有灭绝,它们也不大可能发展出“恐人文明”,最多只能进化成类似于目前地球上聪明狡猾的动物,如鬣狗(其智商非常高)。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