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天敌 >> 纳米比亚,沙与海交织出的古老非洲修罗陛
纳米比亚(Namibia),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里?即使知道它在非洲,也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不过虽然纳米比亚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那里的风景照片或许很多人曾经看过,因为这个国家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很多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都曾出自这里。
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地处南非高原西部,北靠安哥拉和赞比亚,东连博茨瓦纳,南临南非。它是非洲比较年轻的一个国家,最早是德国的殖民地,后又被南非占领,直到年才建国成立纳米比亚共和国。
去纳米比亚的第一站是其首都温得和克(Windhoek),因为殖民地的原因,这里有不少建筑都是欧洲风格,在这里你会忘记自己是在非洲。
纳米比亚是个摄影天堂,候鸟将其摄影题材分为四大类,分为历史痕迹、野生动物、浩瀚星空和土著风情,接着就让让我们分别来欣赏一下
历史痕迹
纳米比亚西部绵长的海岸线被纳米布沙漠(Namib)覆盖,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大西洋海岸南北长千里,最宽达千里,跨越了纳米比亚和安哥拉两国。
远古的沙漠——苏丝斯黎(Sossusvlei)红沙漠
红色的苏丝斯黎沙漠(Sossusvlei)是纳米布沙漠的一部分,也是上镜率最高的一个地方,位于苏丝斯黎国家公园。上亿年的自然风化,干燥的热风将陆地山脉的岩石一点点摧毁,变成细沙和粉尘,最后变成一片红色沙海,其中最高的沙丘高达米。
日出和日落是红沙漠最美的时候,不同的光线下,沙漠变幻出不一样的色彩,从橙红、深红、橘红、暗红到暗黑,而一个沙丘通常两边的色彩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形成美丽的视觉冲击。不过如果要拍日出日落的话,只能住景区里的沙漠酒店,因为住景区外你得等景区开门才能进去。
生命的痕迹——死亡谷(Deadvlei)
苏丝斯黎沙漠腹地有个“死亡谷”,周围长满野草,而死亡谷内却寸草不生,只留有一些枯死的骆驼荆棘树,保持着临死前的挣扎。
关于死亡谷的成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在上亿年的地质变迁中,河床干涸,生命消逝;另一种则认为是由于植物争夺地盘在土壤中释放了某种化学元素,从而让其他植物不能生长,上亿年的生存竞争,最终把这里变成了死亡谷。
沙海交响曲——三明治港(SandwichHarbour)
三明治湾被称为是纳米比亚的沙海交响曲,这里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一边是黄沙飞舞的大漠,上亿年,纳米布沙漠就这样被大西洋不断的冲刷着,站在这里听着海浪声,就仿佛听得是时空的对话。
观赏三明治湾可以开着越野车前往海边的沙丘,也可以在这里徒步,不过最好的方式还是坐上小飞机从空中俯瞰,才能正真感受其中的壮阔。
远古植物——化石森林(PetrifiedForest)
纳米比亚有个化石森林,这里有石化的参天巨树,石化的树干还依稀可见树木的年轮。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可以找到恐龙的脚印化石,而就在前几年还在纳米比亚挖据出了距今7.6亿年前生物化石。
活着的化石——千年兰
除了树木化石,纳米比亚还有一种植物活化石,那就是千年兰。这种耐旱植物正如它的名字,可以活到上千岁,所以你在这里随便看到的一颗千年兰都可能足以当你的祖辈了。
祖先的痕迹——颓废方丹岩画(TwyfelfonteinRockEngravings)
镌刻着时间和历史的不止沙漠和植物,在颓废方丹你还可以找到原始人类留下的岩画,大块的岩面上刻满了非洲动物,很容易就能够分辨出其中的长颈鹿,大象,狮子、羚羊等等,可见在远古时期,人类祖先就已经和这些动物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处了,反观现在,非洲这片动物乐园面对人类的发展,变得压力不小,很多物种都面临濒危。
野生动物
纳米比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动物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这里建有多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其他非洲内陆国家不同,纳米比亚除了有丰富的陆地野生动物资源,它西邻大西洋,还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十字角(capecross)——海狮
十字角距离斯瓦科普蒙德多公里,是纳米比亚重要的海狮保护区,每年的11月12月是海狮的繁殖期,在这不足1平方公里的海滩上,将密密麻麻的布满几十万的海狮,场面非常壮观。
海边有条长长的栈道供游客驻足观赏,海狮的幼崽还常常会爬到栈道脚下,在这里可以和海狮来个亲密接触,不过海狮浓厚的味道常常让人不是很适应,如此大片的海狮,味道就更加重了,所以前往看海狮要做好心理准备。
在繁殖季的十字角,每天都上演着生与死的生存故事,大量的小海狮在这里诞生,而有相当一部分刚出生不久就会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海鸥、灰背豺狼时刻都在等待着饱餐一顿。
鲸湾——鲸鱼/海豚
从鲸湾出海可以参团观鲸游或者海豚游,运气好的话就可以近距离和这些海中精灵接触了。
有些游船常年出海,海上动物都已经熟悉了他们,所以一些海豹、海狮或鹈鹕会直接跑游船上向游客讨吃的,一幅人和动物的和谐画面。纳米比亚还是生蚝大国,选择出海的话一顿海鲜大餐也是必不可少的。
埃托沙国家公园(EtoshaNationalPark)——动物天堂
纳米比亚有多个国家公园,其中埃托沙国家公园是最著名的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公园里有多种哺乳动物,多种鸟类。
公园酒店旁边有不少人工水塘,每当旱季时,动物们就会集聚在水塘里喝水,这时候酒店周围就会成为动物天堂,游客在酒店观景台就可以欣赏各种动物在一起喝水的壮观场面。
非洲象一家
喝水姿势奇特的长颈鹿
非洲小羚羊、斑马、捻角羚
狮子一家
犀牛
剑羚四剑客
一排斑马
剑羚和角马
除了在酒店坐等动物前来觅水外,酒店也有GameDrives,可以坐车深入园区寻找野生动物,比如追踪鬣狗。
大猫基地(OkonjimaNatureReserve)
大猫基地也是个重要的动物保护区,主要是给受伤或造遗弃的非洲大猫(包括狮子、花豹、猎豹等)提供救助,自基地成立以来,这个基地已经在纳米比亚全国拯救了超过0只受伤或者遭遗弃的非洲猫科动物。在大猫基地除了可以集中看到这些猫科动物外,其他的非洲动物也时常会在这里出现。
浩瀚星空
纳米比亚空旷的荒野环境是拍摄南半球星空的极佳之地,而且当地的特色植物可以成为很好的地景。
骆驼荆棘树的剪影,配上浩瀚的银河显得有些苍凉,如果是在死亡谷进行创作,那画面将会更加震撼,干枯的枝干向着银河不断延伸,仿佛在向宇宙星辰讨要新的生命。
而银河下的箭袋树则显得有些热闹,稀疏成片的树干挺直而立,仿佛正在星光下聚会的巨人。
夜晚的国家公园有时也非常热闹,不少动物会趁着夜色前来水塘喝水,星空下的动物世界会是此时不错的摄影题材。
土著风情
辛巴人(Himba)
纳米比亚最出名的土著部落应该就是辛巴人了,辛巴部落是一个古老的半游牧民族,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他们依然保持着年前的生活方式。
辛巴女人一辈子不洗澡,常年赤裸着上半身,她们把一种罕见的石料磨碎,然后加入水和牛油,便制成了“美容品”红泥,每天用这种红泥涂抹皮肤,同时也用红泥来包裹头发。涂抹红泥一来可以防晒,二来可以防蚊虫,久而久之这些颜料渗入皮肤,让她们的皮肤变成红色,因此辛巴人又叫红泥人。
布希曼人(Bushman)
布希曼人是纳米比亚又一土著部落,根据遗传学Y染色体DNA的研究显示,该民族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布希曼人居住的茅草屋比辛巴人更简陋,他们也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主要通过狩猎和采集植物为生。
布希曼人感官敏锐,善于追踪对,是当地有名的猎手,他们也非常懂植物,知道哪些是可以用来充饥,哪些可以用来洗涤,是当地不错的“博物学家”。
纳米比亚的布希曼人曾有一个“著名演员”历苏,他因拍摄《上帝也疯狂》电影系列而出名,不过相比都市生活,历苏更喜欢他原始的部落生活,因此拍了6部电影后就重回部落。年7月上旬的一天,历苏在寻找木材时不幸暴毙草原,关于他死亡时正在做什么也成了一个迷,有人说他正在狩猎珍珠鸡,也有人说他只是出门捡柴禾。
古老的地质历史和痕迹,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璀璨的南半球星空,原始的部落共同构成了多样的纳米比亚,下一个非洲国家,可以从这里开始。
文_候鸟旅行
图_网络
转载请后台联系开白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