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种类 >> 拒绝无脑斗兽100只东北虎放到非洲草
这是最近网上挺热门的一个话题。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我看了好几篇了,大多数都是主观臆断乱开口,而且一不小心就朝着键盘斗兽的方向去了,质量都不怎么样。这是一个关乎生存和繁衍的话题,而不是打擂台,并不是说谁个头大、打架厉害,谁就能活得滋润。
在这里就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分析一下这个话题。当然,这毕竟只是推测和猜想,不能保证我的观点绝对正确,只能尽量做到相对合理。
1、老虎能不能适应草原环境?
想生存下去,首要问题就是——能不能喂饱自己。非洲草原分布着大量有蹄类动物,食物来源不用担心。但老虎能不能抓得到呢?有点难度。
从捕猎方式来看,老虎是伏击型猎手,但平坦的草原缺少藏身之处,虎皮在草原上也相对醒目,这都对老虎的潜行和伏击不利。而潜行接近不成功,就需要更长距离的追击,这对老虎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从老虎的分布上来看,老虎一直也没能很好地适应草原环境。外蒙古和内蒙古广袤的草原就挨着东北虎的栖息地,但东北虎并没有扩散到草原。曾经的里海虎也更倾向于放弃开阔草原而选择丛林、灌木、湿地。
总而言之,老虎本就不是草原动物,在草原的生活不会像它在丛林中那样如鱼得水,至少需要一个过程去适应环境。
2、东北虎能不能适应炎热环境?
不少网友都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东北虎到了非洲会热死。
其实是多虑了,好歹是大型恒温动物,又能随季节温度换毛,哪有那么容易就热死。我国南方动物园里的东北虎也过得好好的,一身夏毛过一整年也是常见的事。
而且非洲草原昼夜温差大,晚上还是很凉快的,大不了昼伏夜出,狮子不也经常整个白天都在乘凉吗?
3、老虎与其他食肉动物的竞争——主要是和狮子、鬣狗的竞争。既然大家都爱看争斗这方面,我就多码点字吧。
先纠个错,很多“斗兽家”都喜欢夸大这几种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有的认为老虎会横扫狮群诛灭鬣狗,有的认为狮子和鬣狗会让外来的老虎死无葬身之地——这都是不切实际的臆想。老虎不会没事找事地去和狮子或者鬣狗群拼命,狮子和鬣狗也不会吃饱了撑的专门找老虎干架。更何况竞争也并不等于打斗。
那么如果把老虎放在非洲草原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有个现成的参考对象——流浪雄狮。独居流浪雄狮大多没有固定的领地,或者说难以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领地,但草原也有着足够的空间供其生存;进入其他狮群的领地会遭到驱赶;对鬣狗的威慑力远不及拥有狮群的地主雄狮。
(顺便在这里再纠个错,有些科普文章夸大了雄狮对鬣狗的威慑力,宣称“成年雄狮在场,再多鬣狗也不敢冒犯”,但实际上如果鬣狗数量足够多,雄狮也会被赶跑。)
也许有的人觉得东北虎比狮子大得多、厉害得多,所以也应该生活得更好——这个观点不太准确。首先,大多数人都高估了东北虎的体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专门讲过东北虎的体型,实际上比狮子大不了多少。其次,在捕猎和打斗能力上,二者也许略有差距,但还没到能明显改变生态地位的程度,况且草原也并不是老虎的主场。再其次,文章一开头就说过,生存不是打擂台,个头大、打架厉害,不一定就能活得滋润。
总而言之,独居的虎不是狮群和大群鬣狗的对手,但自己吃饱全家不饿,能捕猎也能抢夺(虽然也可能被反抢),基本可以生活。
不过,流浪雄狮除了独居外还有另一种情况——“兄弟联盟”。不光是雄狮,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流浪雌狮、雄猎豹、还有我们常见的流浪家猫,都存在这种“联盟”的生活方式。它们有着亲缘关系或者在流浪中结识,然后共同生活。严格来说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群居,只能算作“组队”或者“抱团取暖”,但也大大提高了竞争力。
老虎有可能组队吗?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野生虎的领地划分非常严格,但这建立在老虎在原生境中一家独大的基础上,没有其他物种与之激烈竞争,所以老虎的种内竞争就成了常态。如果生存空间受压缩,种间竞争上升到主要地位,那么老虎放下内斗,建立统一战线,组个“兄弟联盟”也不是不行。
不仅如此,理论上来说老虎还有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群居。动物学家宋奎斯特(MelvinSunquist)研究发现老虎也具有一定母系社会的性质。有亲缘关系(如母女、姐妹)的雌虎,往往会成为邻居,邻居雌虎的亲缘关系指数与同一个狮群中雌狮们的亲缘关系指数相近。而雄虎则会迁徙到更远的地方;一只雄虎的领地会覆盖着数只雌虎。这与狮群结构非常相似,所以宋奎斯特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老虎就是散居的狮群。
倘若老虎真的群居了,似乎有了称霸非洲的能力。但狮子和鬣狗会因此灭绝吗?不一定。前面说过,竞争不等于打斗,这几种动物也不是天天光顾着拼命。狮子比鬣狗厉害吧?鬣狗活得好好的;鬣狗比非洲野犬厉害吧?非洲野犬也活得好好的。因为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生态位,即使是生态位有重叠,也往往会在竞争中逐渐调整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而不是非要你死我活。
不过就此打住吧,不要忘了前提——只虎、年,对于发展到群居这个目标来说,数量不一定够,时间也太短了。
4、只虎在野生状态下能不能生存年?
在文章第一段就说了,这是个关于生存和繁衍的话题,可惜很多人只顾着斗兽而忽略了这个关键点。老虎再威风八面,但如果种群衰退,生存都成问题了还斗什么兽啊。
首先,初来乍到的独居老虎不会比土生土长的动物更能适应环境,只虎不可能全部存活,难免会有一部分夭折。
然后,引入一个概念——最小可生存种群(MinimumViablePopulation,简称MVP),简单来说就是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种群生存的最小数量。生物学家富兰克林和索尔从遗传学角度提出,如果要避免近亲繁殖,维持种群短期生存,有效种群数量至少为50只。
也就是说,至少要有50只健康可育的、无近亲关系的虎才能保证生存的需求。这只是单纯从遗传学角度而言,如果考虑到其他具体因素,恐怕还需要更大的种群数量才行。
总之只虎基本还能满足短期生存的需要,运气好了可以繁衍壮大,运气不好说不定就凉凉了。
5、辟谣/纠错环节
①很多网友喜欢拿“虎啸非洲”这个片子说事。
诚然这是个不错的纪录片,但这也只是个野化训练项目。罗恩与朱莉从一开始的南非菲达公园,到后来的“猎人之月”牧场,再到最后大卡鲁地区的保护区(即老虎谷),自始至终都生活在围栏里——说白了,就是投喂活食的散养,而不是真正的野生生活。
②“老虎到了非洲,非洲食草动物会遭受灭顶之灾”、“老虎大杀四方破坏了非洲当地生态平衡,被遣送回来了”
网友的评论这个观念大概来自“虎啸非洲”中罗恩和朱莉的一次捕猎训练,虎兄妹俩短时间内捕获了7头猎物,给人造成了一种老虎非常嗜杀、而且捕猎效率远高于其他食肉动物的印象。
事实上,罗恩和朱莉的捕猎训练是在一块很小的场地里进行的,有多小呢?0.6平方公里。这些猎物想跑都跑不掉。
这种嗜杀的行为也并不是常态,正常情况下的食肉动物捕猎只是为了吃饱,不会做这种大杀特杀白费力气的事。
“老虎会让非洲食草动物遭受灭顶之灾”这种说法更是缺乏生物常识的无稽之谈。非洲食肉动物几十万张嘴也没把食草动物吃光;亚洲数以千计的老虎也没把什么动物给灭绝了。老虎再厉害也不至于颠覆了自然规律。
至于传说的老虎破坏了非洲生态平衡被遣送回来,也是子虚乌有。这些野化训练的虎都在人工保护区的围栏里,并没有进入非洲的自然生态环境,更谈不上破坏生态平衡。
③还是“虎啸非洲”,有人说罗恩曾独自对战两头狮子,狮子一死一伤;也有说法是对战四头狮子。还有的说法更夸张。
网友的评论网友的评论网友的评论但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谣!传!都说得这么信誓旦旦,好像真看过似的。有谁能给个视频或者图片证据呢?有吗?
这就是我非常厌恶键盘斗兽的原因,夸大数据,捏造事迹,谣言满天飞也斗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至于老虎谷虎杀狮,倒是真有一例——雄虎西陶杀了雌狮萨凡纳。不过这只雌狮是被麻醉后尚未恢复的。
码字好累,打个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