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

年度面瘫巨制,改编版动物世界狮子王

发布时间:2025/4/8 13:30:13   
郑华国 http://www.yunweituan.com/m/
技术的魔法永远无法表现艺术的想象力!25年前,迪士尼经典动画片《狮子王》诞生,25年后,观众有幸在大银幕前再一次领略百兽之王辛巴的风采,这一次,不是动画,而是“真狮”。很多人都说,动画版《狮子王》是十岁之前必须看的一部电影,它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世界观,短短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包含了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理解,也拥有着开创性的视觉奇观和动作场景,它至今都是一部被称为“迪士尼动画巅峰”的电影。而这次迪士尼改编升级版的《狮子王》,在画面上,确实做到的美轮美奂。“真人”动物的CG捕捉技术,实现了大量画面的真实质感。尤其片中的狮子们,让真实的狮群世界呈现了出来。每一个细节都极致复刻了原版动画,从开头非洲大陆太阳升起,到脚印重叠的瞬间,再到小王子辛巴被举起,连鸟群起飞的方向都和原版动画一模一样,无论色彩的搭配还是长镜头和剪辑的灵活运用,都在观众面前重现了记忆中《狮子王》的场景。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的歌曲内容的表演,真的太丰富了。小狮子和大狮子们很多的片内歌曲,都能让影迷获得审美愉悦。尤其是这些歌曲配上辽阔的非洲大草原,观众在大屏幕前,有置身动物世界的错觉。但这部利用最先进拍摄制作技术造就的《狮子王》,让“真实的动物”出现在了银幕上,我们在叹为观止的同时却也不禁要问:这次尝试真的理想吗?豆瓣开画评分7.7,现在已经降到7.5,如果说中国市场因为情怀还算宽容的话,北美地区评分就不那么客气了。烂番茄新鲜度只有58%,并还在下滑,IMDB上的评分仅有5.2,有29.6%的观众给出了一颗星的评分。烂番茄给出的评价是:虽然视效成就的确值得他们骄傲,但是《狮子王》依旧是个凑数的重拍,缺乏原版作品的感情和精神内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原本观影时会被美轮美奂的画面所倾倒,影片开头几幕也被惊艳到,但奇怪的是整体看下来后,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种古怪的感觉在滋生蔓延,讲得通俗点,这种味道就是我们常说的“违和感”。从技术上讲,影片中的角色简直跟真动物演的没任何区别,毛发、肌肉简直完成地纤毫毕现,可以说迪士尼的动画技术又实现了新的突破。但成也技术,败也技术。逼真的动物形象和自然环境固然贡献了新奇的效果,却也极大限制了动画原本丰富、夸张、层次感强的艺术表达能力。这就导致观众无论如何尽力入戏,依然逃不开看动物世界的感觉。而一旦失去了入戏的氛围,如果不是原版情怀加持,许多场面都变得荒诞不经。动画版中的辛巴和丁满相遇,可以一起唱着欢快的歌曲天真无邪的长成伟岸的成年雄狮,很符合自带童话和神话色彩的动画电影特点,不需要真实的生物规律和现实逻辑。可一旦当你打破了这种动画片的特点后,变成过于逼真如实物一般的效果后,那么整个画面就像极了非洲的国家动物园,继续采用“动画逻辑”便极其的不自然。动画版《狮子王》是传统手绘2D动画的一座巅峰,它是用拟人化的生动质感来塑造角色的动物之身……不必拘泥于真实,而可以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表现出精神内蕴。仔细对比两版《狮子王》的相同镜头就能发现,虽然真狮版可以复刻,但能够“传神”的往往还是远景和静态画面,越是近景和动态场面,违和感就越强。而且还不单单是违和感的事,所传递出来的感染力,打了很大的折扣,我们举个例子:动画版里的疣猪彭彭蠢萌且可爱,让你都想一把抱过来,而“真兽版”里的彭彭这副尊容,你还有这种可爱的冲动了吗?所以,写实版的动物们就缺乏了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和产生共情的广泛基础。影片上映前,就有影评人提出,看着真实的狮子和动物在你面前说话唱歌不诡异吗?当时这种疑问被一些影迷认为是多余的,是鸡蛋里挑骨头没事儿找事儿。很遗憾,在正式公映后,这部电影还真的给了大家这种诡异的感觉!我想,不是吹毛求疵或者故意去抬杠,而是你影片的这种技术,本身就把观众带到了一个三次元的世界里,而不是动画世界。在三次元里狮子会和疣猪成为朋友吗,鬣狗可以和雄狮联手统治领地?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而这种错位感和违和的不适感觉,成为了这部影片的负面来源。想象力而不是技术才是艺术的本质尖端特效+虚拟现实营造出来的狮子王的毛发、眼眸等细节当然动人,但想象力才应该是迪士尼作品的信仰,而不是追求形式更甚于本质。原版经典的配色、各具特色角色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及迪士尼动画的幽默喜剧歌舞风格,一旦换成真人版,却突然瞬间就失去了灵魂。而没有了灵魂,《狮子王》其经典的精神主题也就深度缺失了!电影是声光艺术,而艺术表现形式要通过角色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及夸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体现。我们一般的真人电影,演员在面对特写镜头的时候,往往会给出专业级的丰富表情。而一部影片当中,面部表情特写,是重中之重。虽然迪士尼的“真人”动态捕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真人”动物们确实无法提供更为丰富的表情,因此,这部电影看着当年的动画片呆板太多,没有了感染力。再举个例子,在没有了背景配乐的烘托后,辛巴和娜娜的爱情就特么是两头狮子面部麻木的在那对视着喝完水然后撒欢儿跑跑,你感到任何一丝的美好了吗?对于画面逼真美丽的极致追求的结果,就是技术逻辑远大于创作逻辑。但无论技术上如何复刻,真兽版永远比不上动画版的绚烂多彩和天马行空。另一方面,虽然歌曲等动作表演非常丰富,但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整部电影的故事节奏感。这部迪士尼出品的电影,缺少了动画版中更为丰富且紧张的矛盾冲突戏份,大量的桥段,都是用这种唱歌曲等行为填充的。电影首要讲的依旧是剧情内容本身,MV再出色,也只能作为点缀出现。反观《狮子王》,这些类似非洲大草原的歌曲MV,对整个的故事内容,有了喧宾夺主的问题。影片更像是一部美轮美奂的MV纪录片,但要说是纪录片,又没有真实世界的残酷与冲突紧张。狮子与鬣狗拼杀就是抱一起滚一滚,等了快俩小时的辛巴与刀疤最后的终极决战就是放大版的两只猫在对挠,然后挠了没几秒一只大猫掉下去让一群狗吃了......这与原版动画别无二致的精神内核不够符合。这一问题,在北美的不少观众评价当中,也被提出。显然,《狮子王》的原产地观众,对故事要求更加明确,但这部电影无法满足影迷的审美要求。没有了想象力,没有了精神内核,就成了一部技术精湛、精致漂亮的“塑料仿制品”!那么就只剩下了情怀。在这场大型非洲草原撸猫歌舞片《狮子王》中,亲情、友情、爱情、成长、战争,还有生命的循环,全都被装进一个技术的壳子里,到最后真正打动观众的,还是情怀,正是因为情怀的存在,观众才有可能原谅那些明显的真兽版带来的尴尬与不适,甚至是影片节奏上的种种问题。熟悉的旋律和故事,逼真度、还原度极高的场景,少狮的成长与爱情、正义与邪恶的对决、父与子的感情都可以是赚取情怀的利器。真兽版《狮子王》只不过是一场集体大型怀旧现场。但如果说今天的《狮子王》是技术的魔法,那么25年前的“辛巴”才真正是电影的魔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7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