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

在一个生态系统里面,生产者利用太阳能等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消费者直接或者间接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能量,分解者是还原者,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次利用。一旦其中哪一环出现异常情况,必然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非洲大草原是世界上动物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的地区,而大自然的规律之一就是生老病死,这里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死亡,比如塞伦盖蒂大草原上,每年都有成批的角马死亡。

在没有外力影响下,食物链里面的各层级都能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塞伦盖蒂大草原上有多少角马死亡,就有多少清道夫“干饭”,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大规模死亡事件。

自然界里面从来就不缺大规模死亡事件,比如年,异常温暖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细菌繁殖,20万只赛加羚在短短几周的时间内相继死亡;年,头驯鹿死于雷电袭击;亚马逊森林大火,澳洲火灾,也令成批的动物死亡。

这么多动物在短时间死亡,显然会打破平衡,那么这些动物尸体,最终是怎样处理的呢?

大规模动物死亡事件的危害

动物尸体如果不做处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被微生物分解,在整个分解过程,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同时腐肉会释放一定的气体和酸性液体,流入土壤之后会改变土壤成分和微生物结构,最终影响植物。

动物尸体在合理范围内,大自然能够通过超强的恢复力,将自己治愈;但若超出了自然的承载力,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为了研究大规模死亡事件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些研究者模拟了一项实验。

在美国一些地区里面,野猪泛滥成灾,对农业有较大的危害,所以捕杀野猪并不违法。在这一前提下,研究者们找到了愿意捐赠野猪的猎人,获得了大量的野猪尸体。

接着研究者们在俄克拉何马州做了两个小实验,在一块小空地上投放一头野猪的尸体,来模拟动物正常死亡;在另一块小空地上,投放10头野猪的尸体,来模拟大规模死亡事件。然后观察研究,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研究者们发现环境中的“清道夫”很快便能发现尸体,并将其消耗掉,而当动物尸体数量短时间内超过了清道夫的消耗能力,就会失衡,所带来的危害也逐渐显现。

大量动物尸体没有被清除时,非常容易招惹蚊蝇、滋生细菌,经雨水冲刷流入河道湖泊,进一步扩大危害,进而导致大规模疾病爆发。

而大规模疾病爆发,又会加剧大批动物的死亡,如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食腐动物的作用

在佛罗里达大学研究者的这个实验里面,我们能得知清道夫的存在,有助于消减大规模死亡事件的影响,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着健康种群数量的食腐动物,就能减少或者抵消大规模动物死亡事件所带来的危害。

比如在喀拉哈里南部和纳米布海岸,棕鬣狗95%以上的食物来源,都是各类动物的腐尸,它们在尸体进一步恶化之间就将其消耗殆尽了,阻止了有害物质的释放,防止了疾病的爆发。

根据猎物来源所占比例的不同,可以将所有的掠食者分为捕食者和清道夫。大部分靠捕猎所得的,称之为捕食者;食腐占大部分的,称之为清道夫。

需要注意的是,捕食者与清道夫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捕食者会食腐,清道夫也会狩猎,在特定情况下,同一种动物所扮演的角色,也会发生转换。

拿斑鬣狗来举例,在塞伦盖蒂大草原上,有着非常丰富的有蹄类猎物,所以生活在这里的斑鬣狗,是典型的捕食者,日常所需大多数靠狩猎获得。在西非、赞比亚的一些区域里面,由于缺乏棕鬣狗,斑鬣狗则成了主要的清道夫。

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狮子、豹子、鬣狗、黑背豺等众多食肉动物,经过漫长的物种演化过程,如今的这些食肉动物,大多都是机会主义的捕食者。

在风调雨顺的年份里,正常死亡的大型动物,在清道夫层级里面很快就会被消耗掉,远远轮不上狮子等捕食者,所以在这些年份里面,捕食者们多靠狩猎获取食物。

一旦出现大规模死亡事件之后,动物尸体多到专业清道夫消耗不完,捕食者们就会加大食腐的比例,甚至完全不狩猎都是有可能的,毕竟相对于捕猎来说,食腐的性价比更高。

非洲大草原上每年都有大量大型动物死亡,但在拥有健康种群的捕食者和清道夫的情况下,这些动物尸体都能够被消耗掉,基本上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大的危害。但是步入现代社会之后,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加大,已有失衡的迹象了。

比如大量的非洲兀鹫,成了人们毒杀鬣狗的陪葬品,使得该环境处理动物尸体的能力减弱,最终引起了疾病的流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5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