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习性 >> 第132篇老鼠群也能产生阶级吗试看老鼠阶
本节摘自原创书籍《初心部落,找回失落的家园!》第三部分:文明3.0--真神初现(续前节)
第6节:老鼠阶级实验著名的老鼠阶级实验,是耶鲁大学在年设计的一个关于动物行为学的实验。研究人员先把一只老鼠关在了箱子里,箱子里有一个拉杆装置,当老鼠触碰到拉杆之后,下面的食槽里就会掉出一颗很小的鼠粮。老鼠其实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在触动拉杆几次之后就知道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触动拉杆、得到鼠粮,于是也就形成了一个对老鼠的奖赏机制。随后研究人员选定了生理各个方面都差不多的,就像是一个家庭里的三胞胎一样的3只老鼠,分别标号为1,2,3,在它们背上用黑点做了标记。之后实验人员开始改变老鼠箱的设置。这一回拉杆与食物槽不放在一起,而是放置在了老鼠箱的两侧。把三只老鼠放到同一个箱子里进行观察,当老鼠压动拉杆以后,要跑到箱子的另一侧才会得到食物,它们的工作量比以前大了。但是三只老鼠很快的全都了解了新的触动---回聩的机制。第一天,三只老鼠都拼命去压拉杆,然后都跑到箱子的另一侧去寻找鼠粮。但是实验人员只是偶尔通过拉杆装置给它们一点点鼠粮,不是每次压拉杆都有鼠粮。这么做目的是为了让老鼠存有希望,认为拉杆与食物还是有相关性的。在90分钟之后第一天实验结束。第二天,实验人员依然把三只老鼠放在这一个箱子里,它们又开始去压拉杆。但是仍然只能得到一点点鼠粮,三只老鼠累了半天,但得到的鼠粮根本不够吃,每个老鼠都饥饿。在90分钟之后,第二天实验结束。第三天,实验人员调整了拉杆策略,变成每次触动拉杆都会放出一点鼠粮。3号老鼠首先发现拉杆恢复到以前的正常状态,于是3号老鼠开始努力工作。但是勤奋的它得到的食物还是很少,因为1号和2号老鼠恰好就在食物槽的边上,它们突然发现身边的食物出现了,于是毫不客气的立刻就吃了。所以,每次当3号压完拉杆后兴冲冲跑过来准备吃的时候,往往食物已经没有了。所以3号只能再次跑回到拉杆的边上,继续触动拉杆。90分钟过去了3号基本没吃上两口,它的辛勤劳动成果都被1号2号吃掉了,1号2号变得不饿了,而勤奋的3号依然还饥肠辘辘,实验结束。第四天开始了,饿得快不行的3号一进入箱子就开始努力工作,它一遍一遍的跑去拉杆,而1号和2号就很自然的就等在食槽的旁边,3号的劳动成果一出现,1号和2号就吃掉了,3号每次回来基本都没得吃。但是它很饿,它只能再次回到拉杆的位置继续去劳动,1号和2号继续吃白食。90分钟的实验结束后,3号老鼠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劳动者,而1号和2号则变成了不劳而获的白食阶层。四天实验之后,3个老鼠中的阶级就这样产生了。实验人员后来又找了别的老鼠重复这个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果,三只老鼠里总有一只成为劳动者,成为了第三种仆人,而另外两只变成食利者。其实分化就在于第三天的实验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产生的。3号老鼠最先触动了正常化的拉杆,另外两只老鼠恰好在食物槽边上,它们吃下了鼠粮,3号只好继续工作,但是鼠粮大部分被近水楼台的1号2号吃了。一个最初1、2号老鼠偶然的先发占位的优势,每次都推进了1、2号的优势积累,最后展示了马太效应的力量,促进了老鼠阶级(劳动阶层和食利阶层)的形成。这个实验表明,看来人类和老鼠、狼群、狮群一样,都可能正常的产生阶级现象,看来,划分出阶级是人类社会的正常的现象。真的是这样的吗?且听下面细细分析、分解。先说明一下,划分阶级的最重要标准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其次是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再次是分配方式,前者是原因,后面两个是结果。也就是说,上层阶级是大量占有了生产资料(或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上层或食利的地位,所以在收益分配时符合二八定律,最终得到最大收益比例的集团。在自然界的社会性动物中,再懒的狮王也要肩负着保卫领地、保护幼崽的巨大责任,再凶悍的头狼,也要肩负抵抗外敌、带头追击猎物的重任,再养尊处优的蚁后也会肩负整个种群繁衍的责任,再老的酋长也要肩负着带领部落走出困境的重任。在大自然里及部族内所遵循的基本法则是:越是众人敬仰甚至害怕的强者,其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而且还不能允许强者过量占有生产资源、大量侵吞食物(因为根本不够吃)。群体内不能存在纯粹吃白食的“寄生虫”阶层,因为那只会拖累其他劳动者,拖垮整个种群,导致群落灭绝。所以,自然的法则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就是鼓励个体公平竞争、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法则,极难产生纯粹食利的阶层。但是,在老鼠阶级实验中,恰恰是因为人为规则的强力干预,竟然让原本没有阶级区分的老鼠都能产生出了阶级!原本拉杆就在食槽旁边,老鼠付出劳动就应该就近得到劳动成果。比如花豹在此处捕猎,就会在此处享受猎物成果,猎物死亡后绝不可能自己跑去了鬣狗的领地。但可笑的人类,竟然做到了让劳动与劳动成果分开了!3号老鼠再辛苦的劳动,竟然拿不到,甚至都看不到自己对应的劳动成果,劳动成果竟然拐弯抹角的交给了另一边不劳而获的“食利者”。这是上帝和老鼠都看不懂的“骚操作”,正由于人为的“骚操作”,竟然让老鼠都产生了“劳动者和食利者”的阶级之分。人的厉害之处更在于,明明是几千年前的人为设计游戏规则造就了阶级之分,却偏偏让你相信了阶级之分会是自然形成的,还与自己命运有关。这个降低劳动者的“劳动与劳动成果的关联性”的非自然规则,再加上马太效应,于是人为造就了老鼠的阶级和人类的阶级。这个糟糕的人定规则的核心是:先发垄断优势资源+奖懒罚勤。第一,食槽肯定整个空间内是最佳资源,原本食槽是大家取食机会均等的公共资源。但由于人定规则的影响,1、2号老鼠由于有了偶然的先发优势,从第三天开始就优先占据食槽,垄断了食槽,每天吃饱后1、2号的优势越来越明显,3号更加不是对手。第二,拉杆代表劳动,食槽代表食利。人定规则设置最终导致不干活的1、2号老鼠被奖励,而勤劳的3号老鼠被惩罚。该现象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不存在。请您环顾四周,在你身边是不是有的人十分闲散常常打打麻将,却十分有钱,是不是有的人一出生还没有参与任何劳动就已经拥有了你几辈子的财富,是不是有的人对你装一次笑脸就能赚上你几年的劳动成果。所以,现存的人定规则中,一部分规则其实起到了“奖懒罚勤”的消极作用(不能说全部),给不少人带来无法解释的思想困扰,在现实面前一切“厚积薄发”的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一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您教导我们不要投机取巧,但您看看周围吧,我不想被其他人讥笑为“傻瓜”!所以,在社会型群居动物中,唯独只有人类及人定规则,才会产生出几乎纯粹的食利者阶层。假如人类愿意,连老鼠都能促使它产生纯粹食利的阶级。(共同“找回失落的家园”也需要您的一份力量!未完待续、先连载后刊发,欢迎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