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形状 >> 平头哥蜜獾的天敌众多,但没有一种对它们有
如果要说在一块大陆上,生活着许多生物,是动物的天堂和家园,那非洲一定得排在前面。非洲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非洲拥有太多不可思议的故事和传闻,凶残的鬣狗,充满力量的狮子,奔涌的角马,悠闲的长颈鹿以及迷人的火烈鸟;甚至还有一些原始部落的存在,丰富的文化组成了非洲这个大家庭。在非洲动物界还有着相当多的传闻,其中令人惊讶咋舌的传闻可能要属一种小型动物。
非洲蜜獾这种动物体型不大,通常只有几十斤,比起在非洲的狮群、鬣狗、毒蛇、鳄鱼来说,这种毫不起眼的小家伙却令不少动物都感到头疼,这便是非洲的蜜獾。如同它的名字一般,蜂蜜对蜜獾来说是绝对的吸引,能够美美地来上一口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值得。
平头哥蜜獾蜜獾名字带有獾字,却是实实在在的鼬科动物,这类动物体型普遍不大,和许多鼬科动物一样,蜜獾也有自己的臭腺。粗糙的皮毛能够抵御许多攻击,即便面对蜂群,蜜蜂也对蜜獾束手无策。
对于蜜獾来说,草原是主要的栖息地,也有一些生活在雨林甚至沙漠等较为干燥的地方,在整个非洲地区都有分布。除了蜂蜜和蜂蛹是蜜獾的主要食物来源外,一些小型的昆虫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蜜獾对能吃的食物几乎来者不拒,包括腐肉、浆果、坚果也会食用,即使像毒蛇这样的硬菜也是蜜獾们的美味佳肴。
平头哥吃蛇蜜獾通常是穴居,锋利坚硬的爪子除了能够捕食以外,还能够帮助蜜獾在厚实的土地上打洞,扁平的身型能够在进行洞穴很好的活动。蜜獾活动范围较广,而且种族之间的活动范围也并不是完全划分在区域,而是会相互重叠。这主要是由于蜜獾的生存方式有关,一般来讲,一只蜜獾家族会有多只雌性,雄性蜜獾会与多只雌性蜜獾进行交配,一只雌性也只带领一只幼崽,幼年发育蜜獾需要依靠成年雌性的喂养,幼年期的蜜獾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才能够独立,这使得雌性需要经常外出捕猎来喂养幼年蜜獾。
蜜獾幼崽被雌狮捕获还有比较有趣的一点是,蜜獾虽然自己能够靠着强大的防御能力获取蜂蜜,但在蜜獾的生活之中,和其他动物也存在一种类似“合作”的关系。在寻找蜂蜜这种食物来源时,蜜獾比不上部分鸟类的感官,而黑喉响蜜鸟能够准确地寻找到蜜蜂的巢穴,这时它便会发出叫声吸引蜜獾的注意,蜜獾在发现蜂巢后便会破坏掉蜂巢和黑喉响蜜鸟共同食用蜂蜜。
黑喉响蜜鸟蜜獾背部呈现出灰白色的毛发,头部较扁平,身形瘦长,耳朵也紧贴于头部两侧,整个面部看起来较为扁平,而“平头哥”这一称号便由此得来。
蜜獾的天敌在非洲生存的动物都面临来自许多地方的威胁,对于动物来说,自然是捕猎与被捕猎。狮子、猎豹、鬣狗、鳄鱼作为非洲草原上的恶霸,牢牢地稳固着整个食物链的平衡。
大型猫科动物在非洲通常都占据着食物链的顶端,像蜜獾这样的小型对手,甚至都谈不上小型,只能用娇小来形容。大型猫科动物的如狮子这种,咬合力通常能够达到公斤,尖长的犬牙能够轻松地穿破猎物的头颅和颈动脉,对于这些顶级捕食者,吃一只蜜獾自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说,在非洲草原上,蜜罐的天敌可真是太多了。
牙口好除了狮子外,还有猎豹,猎豹大多数情况在人们的认知里都是捕捉羚羊、斑马等这些动物。蜜獾这种看起来没二两肉的小型动物,实际上也是猎豹的菜单选择之一,只不过猎豹捕猎消耗的能量非常大,蜜獾身体大部分都是毛发,扁长的身形能够比较轻易的从猎豹嘴边溜走跑回到洞穴里。
还有鬣狗这种“卑鄙”的捕食者,鬣狗捕食通常是群体出动,在发现猎物后会把猎物围住,一个接着一个对猎物发起攻击,同时还会想办法分散猎物的注意力。鬣狗对比起狮子这样的大型猫科动物来说可能会显得小一些,但是鬣狗咬合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超过公斤的咬合力在撕咬上能够轻松在猎物上扯下大块的肉。落单的蜜獾一旦被饥肠辘辘的鬣狗群盯上自然是逃不过被捕食的命运。
最强下巴拥有者鬣狗除了成年蜜獾会被面对被捕食的命运外,幼年蜜獾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遭受来自其他动物的威胁。每当雌性蜜獾外出寻找食物时,像胡狼这种肉食动物便会找上门来,趁着雌性不在进入内穴捕杀幼崽。令人意外的是,雌性成年蜜獾也会出现残杀幼崽的行为,这可能是跟蜜獾暴躁的脾气有关。
无所畏惧的蜜獾蜜獾体型较小有着被捕食的风险,非洲草原也处处充满危险,遍布杀机,蜜獾的族群数量却一直保持着稳定。蜜獾被叫做“平头哥”可不仅仅是是它的头看着扁平,外号里面带的“哥”字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这种生物并不好惹。即使蜜獾的天敌众多,但没有一种能对它们造成严重危害。
冷漠狂拽酷在面对捕食者的危险时,一般动物往往都会选择逃跑,但蜜獾不一样。对比起羚羊、角马这些有着比较优秀的逃脱能力的动物,蜜獾奔跑速度每小时只有13千米左右,跑不过的结局往往就是正面冲突。
在发生冲突时,蜜獾会直接选择进攻。蜜獾也不完全是弱小的动物,足部有着5公分左右长的坚硬长爪;虽没有狮子猎豹那样的獠牙,但蜜獾的牙齿也依旧锋利。厚实的皮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来自捕食者的撕咬,蜜獾的皮肤最厚的地方也能够达到5厘米,而皮毛并没有完全和肌肤相连,这让蜜獾整个感觉显得松软不少;扁平的身形能够轻松躲开攻击,即便被咬住,灵活的姿态也能够使蜜獾扭过身子对捕食者反咬一口。
蜜獾的利爪蜜獾没有庞大的身躯,自然在进攻选择上也不会对着攻击者头部或者身子撕咬。得益于小型的身躯,蜜獾会选择进攻动物的生殖器、嘴巴、鼻子这些脆弱的部位。
不要小看它小小的身板,蜜獾也有着锋利的牙齿和有力的下颌,即便是陆龟这种厚实的带壳生物,蜜獾也能够咬碎龟壳获取食物;在当地土著的描述中,即使用弓箭、长矛也很难刺穿蜜獾的身体,这使得捕猎蜜獾成为了难度非常高的活动。
蜜獾:乌龟也逃不掉蜜獾自己作为捕食者在对蛇这一类动物捕猎时也毫不畏惧,在面对毒蛇时,它的办法也很简单,直接上去咬就行了。由于本身的皮毛厚实,毒蛇很难咬住蜜獾注射毒液。毒蛇的毒液几乎对任何动物都是致命的,但蜜獾不怕,即便被咬中中毒,蜜獾也不会死去,而是会昏睡过去,醒来后仍旧会继续进食。
对于蛇毒的抵抗,研究者们发现了在蜜獾体内的毒液抗性,蛇的神经毒素和生物碱不会在蜜獾血液发生反应,这相当于人自身的免疫系统,从根本上就抵御了蛇毒的侵害。
血液自带抗毒buff蜜獾不大不小的身材,捕食者如果选择了它,必定会与其搏斗纠缠许久才能够吃上。有确切的记录表明捕食这类动物的难度并不低。动物学家在对蜜獾的观察中就曾有过发现,狮子在对蜜獾的捕猎中,连夜斗争长达6个小时,仍旧没把蜜獾制服,最后平头哥脱离狮子口中逃之夭夭。
蜜獾与猎豹急性暴躁脾气差蜜獾暴躁的脾气也是它凶残的原因之一,蜜獾的也有着一定的领地意识,但凡走进蜜獾领地的动物都会惊动它。仗着自己厚实的皮肤和丰厚的皮毛,蜜獾便会马上出击,对冒犯者发起进攻。
蜜獾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很快,这导致它对能量的需求非常大,常常为了食物奔波在狩猎的路上,杂食的蜜獾几乎也对任何能吃的都不抗拒。如果碰见有动物来争夺食物,那蜜獾也一定会勇猛地上去抢夺。
蜜獾把任何可能的动物都视作威胁,神经质也是它的一个特性。要想在非洲草原上生存,就必须时刻提防着任何潜在的危险。在非洲的一家动物收养所就有过蜜獾攻击狮子的记录,而原因仅仅就是狮子多看了蜜獾一眼,这让暴躁的蜜獾变得充满了攻击性,连夜刨开了隔离护栏下方的土跟狮子打了起来,这也给蜜獾贴上了记仇的标签。基本上任何动物和蜜獾对视太久都会成为其攻击的对象。
刨土我是专业的蜜獾在喜欢争斗以外,其实有着许多机灵劲。南非的一家康复中心曾经就收养过蜜獾,清洁人员在清理完蜜獾的蜗居点后遗留下来了一根扫帚在里面,机灵的蜜獾就利用这根扫帚搭着墙壁逃了出去,随后马上寻找食物,最后饲养人员在厨房发现了这只“越狱“的小家伙。还有一个蜜獾好斗的原因在于它眼睛的特殊构造,眼睛内部是凹镜结构,这使得蜜獾看见的物体要比实际小很多,在它眼中几乎没有体型对等这个概念。
跑路技术一流在大多数的报道中都把蜜獾描绘成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凶狠战士,实际上对于蜜獾来说,身型较小容易成为许多大型肉食动物捕捉的对象,为了生存大多数时候蜜獾都不会刻意的寻求主动干架。只有当它们感觉到有危险时才会主动发起进攻,正是因为脾气暴躁,新陈代谢旺盛,对食物的充满着强烈的需求,蜜獾才会显得如此好斗。
而蜜獾虽然凶猛异常,但也不是无敌的,面对大型食肉动物还是不一定能逃过沦为吃掉的下场。对蛇毒的优越抗性也是作为在长期进化中得来异于其他动物不同的代谢机制,蛇毒如果积累太多,蜜獾还是会因为中毒而死。对于这种又臭又硬的家伙,狮子猎豹们花上九牛二虎之力就为了吃这一点肉,实属不划算,更不如充满肉质的草食动物。
狮子捕食蜜獾结语为了在非洲大陆上生存下来,这个身型不大的小动物用尽了自己的全力去对抗这个遍布危险的世界。与其说没有动物能对蜜獾造成实质的严重危害,不如说这是它自己争取来的,在任何时候都绝对不妥协不认输。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没有选择,只有主动出击才不会让自己处于下风,即便拼上性命也让对手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狠劲给非洲草原上又增添了一份力量感。
生死看淡,不服就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