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

几种实力被高估的食肉动物,战力不太高,名

发布时间:2022/11/1 13:00:12   

有人喜欢兔子、仓鼠一类温顺的动物,也有人喜欢蛇、蜥蜴等“高冷”的爬行动物,在自然界动物里面,猫科、犬科及鼬科动物,一直以来都是“明星类目”,比如狮子老虎、灰狼、蜜獾等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喜欢者众多,它们除了外表十分漂亮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捕食者,天生具备“霸气”,这也是众多粉丝喜欢它们的理由。

正所谓众口难调,有喜欢有差异就会有争论,在自然界里面,有那么几种动物享有很高的名气,不少人认为它们战斗力“爆表”,但实际上这类动物的实力被严重高估了。

狮子

猎豹

豹一类动物,战斗力都是非常强的,猎豹因为有一个“豹”字,经常被人们认为也是豹子的一种,包括《老梁观世界》里的一期关于藏獒的节目中,所引用的豹子原型,都是猎豹,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类似的动物知识的。

实际上猎豹在动物学的分类里面,并不属于豹,而是猫亚科猎豹属里面的物种(原先的猎豹亚科已经被取消了)。另外,即便一些人知道猎豹不属于豹子,但依旧认为它实力强劲。

猎豹

众所周知,猎豹最出名的当属它的速度,它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平常狩猎时常见的速度是64km/h,这足以让它追得上绝大多数的动物,然而这个速度还远远不是猎豹速度的极限,它在百米冲刺的时候速度能够达到km/h。

年的时候,人们测量了一只名叫萨拉的11岁雌猎豹,它用5.95秒就跑完了米,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人类最快的博尔特,所创造的百米纪录也只有9.58秒。

奔跑中的猎豹

不过猎豹为了速度,却“牺牲”了实力,它之所以能够跑这么快,主要是猎豹体重较轻,且拥有又长又灵活的脊椎,依靠结实而纤细的肌肉推动身体前进。

高速奔跑,呼吸是一件大事,而猎豹巨大的鼻腔使得它在奔跑的时候也能吸进大量的氧气,保证血液供氧量,以维持机体健康,这使得猎豹瞬时爆发力超强。

但是猎豹却无法长时间维持高速奔跑,如果长时间不减速或者停下来休息的话,会导致体温过高,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受到损伤。

所以猎豹在一次捕猎完成时,如果猎物没被杀死跑了,它绝对不会继续追击,因为已经没有了力气。

如果是花费一番追逐而捕杀了猎物,猎豹也不会立刻进食,而是就地休息一段时间,等待身体机能恢复,之后才慢慢进食,换句话说它高速奔跑一段时间之后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而这个时候,往往是鬣狗等动物抢夺猎豹食物的最佳时机,所以在纪录片中,我们总能看到一只鬣狗就能把猎豹食物抢了的现象。

斑鬣狗抢夺猎豹的食物

由于猎豹的爪子不能像其他猫科动物一样自由伸缩,所以常年奔跑的摩擦下,变得很钝,加上四肢纤细,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抓住猎物,所以猎豹捕猎的方式往往依靠高速撞击,将猎物撞倒之后咬住其喉咙。

不过猎豹的犬齿短细,在对付一些中大型猎物,如疣猪时,并不能将其咬死,只是咬住其喉咙等待猎物窒息而亡,这样的坏处就是猎物极容易逃脱,所以即便有速度加持,猎豹的狩猎成功率也不高。

猎豹追击猎物

蜜獾

蜜獾在网络上可谓是“大名鼎鼎”,人们根据它的性格特征甚至给出了“平头哥”的外号。蜜獾是一种十分凶狠的动物,“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是很多网友对它的描述,相当贴切。

在非洲大草原上,几乎大多数动物都不愿意招惹它,这也是让人误以为蜜獾实力强劲的主要原因,其中被引用最广的一个例子就是在非洲的一个动物保护区,蜜獾挖洞进入雄狮所在的院子,还将雄狮某一致命部位咬伤了。

蜜獾

经过网络上一些博主的添油加醋,蜜獾俨然成为了非洲大陆上比狮子还强的霸主,那么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显然不是,大型动物们怕蜜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蜜獾性格凶狠,有仇必报,这样的狠角色谁也不想惹吧?二是蜜獾的皮肤柔软坚韧,身体也很软,一口咬下去,可能不会对它造成致命伤,而蜜獾也拥有尖牙,被它咬一下鼻子、嘴唇等部位,也是非常疼的。三就是蜜獾根本不是大型动物们的主要食物,在大多数捕食者眼中,捕食蜜獾的性价比产出太低了,所以自然就不愿与它有过多纠缠。

狮群与蜜獾

蜜獾的皮肤有多坚韧呢?这么说吧,从它的名字中,我们也知道蜜獾是一种十分喜欢吃蜂蜜的动物,它之所以能够在蜂窝中取得蜂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蜜蜂叮不透它的皮肤,所以它才有恃无恐,不过蜜獾的鼻子却相当脆弱,如果在取蜂蜜的过程中被蜜蜂叮了鼻子,它会立马逃出在沙地里疼得打滚,同时也会将鼻子在沙地上摩擦,以拔出蜂刺,减轻痛苦。

在非洲大草原上,除了猎豹、棕鬣狗等一些实力较差的食肉动物没有捕食过蜜獾之外,绝大多数的大型动物,都被观察到捕食了成年蜜獾,能捕杀幼年蜜獾的动物,那就更多了。

蜜獾的身体虽说咬起来不容易受伤,但其头部却极容易被狮子等大型捕食者咬穿。另外,现实中的蜜獾远没有网络描述得那么“愣头青”,在遇见大型捕食者的时候,它多数会避让,只有不得已的时候才会主动发出攻击。

狮子咬住蜜獾

狼獾

狼獾也叫貂熊,电影《金刚狼》里面狼叔的原型就是狼獾,关于这里面还曾闹出过一个趣事,说是狼叔刚开始接到剧本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演绎“金刚狼”这个角色,特意去观察模仿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灰狼,电影开拍之后导演一直觉得不对劲,了解之后才发现狼叔弄错了。

受电影影响,狼獾的实力也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人认为它是“平头哥”的大表哥,实力比“平头哥”还要强。

金刚狼角色照

在战力上,狼獾理论上的确比蜜獾高许多,但与其他大型捕食者相比,比如灰狼、豹子等,那就是差一大截了,在现实生活中,狼獾甚至都不是一个高效的捕食者,而是一种多以食腐为主的“清道夫”。

在欧亚森林里面,狼獾的栖息地与欧亚猞猁、灰狼、棕熊等有很大的重叠,这些捕食者在每次捕猎之后,都会留下一地残骸,这时候就是狼獾出场饱食一顿的时候了。

狼獾

由于狼獾的体型并不比欧亚猞猁大,在体型多数情况下代表战力的动物世界里面,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一旦狼獾与欧亚猞猁,尤其是雄性的大猞猁发生战斗时,极有可能是猞猁获胜。

不过狼獾的嗅觉十分灵敏,它会主动避让猞猁,所以在现实中猞猁与狼獾的冲突很少,倒是灰狼,堪称狼獾的天敌,由于灰狼成群活动,在捕食的时候“大小通吃”,捕食狼獾的性价比虽然比有蹄类动物差,但狼群可不是独居的猫科动物,它不会考虑那么多。

灰狼群

渔貂

渔貂是鼬科动物里面很小的那一类了,主要生活在北美洲,栖息地以森林为主,身上的毛发主要呈浅棕色至深棕色,但不同的季节,其毛发的颜色也会有略微的差异。

渔貂的体重只有两三千克,这样小的动物本该与强悍无缘的,但现实中发生的那么几起事件将渔貂送上了强者的“宝座”,究竟是什么事呢?那就是它能够捕杀体型比它大一倍以上的加拿大猞猁。

渔貂

由于在大家的印象中,猞猁在中型猫科动物里面是很强的,而小小的渔貂竟然能捕杀加拿大猞猁,那么它的实力自然就非常强悍了。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首先渔貂之所以能够捕食加拿大猞猁,主要靠的就是偷袭,根据一些现场留下的痕迹,研究者们发现猞猁似乎并没有什么反抗的痕迹,所以人们推断,很有可能是渔貂趁着风雪,埋伏在猞猁休息的地方,等到猞猁卧下休息时发动攻击,一把咬住猞猁喉咙,将其杀死。

从加拿大猞猁10几年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表明渔貂捕杀加拿大猞猁,只是为数不多的现象。

加拿大猞猁

其次就是加拿大猞猁,本就是猞猁属里面的“弱者”,加拿大猞猁最主要的猎物就是白靴兔,占其猎物来源总量的95%左右,在某些季节某些区域里面,这个比例甚至能够达到99.8%,加拿大猞猁呈现出了较强的狭食性。

捕杀白靴兔这种动物,基本上不需要用到什么战斗技巧,只需比它更快就行了,所以在漫长的物种演化过程中,加拿大猞猁脚掌越来越大,后腿也越来越发达,这使得它能在雪地上跑得更快,然而失去的却是大量的战斗力。

短尾猫

猞猁属里面,体型最小的就是短尾猫,平均只有5、6千克左右,比渔貂打不了多少,但就是这种猫科动物,却能频频杀死渔貂,-年间,被记录下的短尾猫捕杀渔貂的事件就高达20多起。

另外,人们也曾多次观察到赤狐在追击渔貂,而赤狐的捕食者之一,就有加拿大猞猁,所以渔貂的实力绝对是被过誉了,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例现象,或者单凭网上的传言,就直接对动物们贴上了标签。

(喜欢请给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8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