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

孔子说,“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把肉的滋味和雅乐相提并论,足以见得,脍炙给人齿颊留香的回味只有高级的雅乐才可以相媲美。

无肉不欢。面对肉类食物的诱惑,有多少人可以抑制欲滴的馋涎?如果没有了各种脍炙加持,饕餮之宴也难免显得寡淡。

那么我们为什么对肉类食物情有独钟?人类如何在进化的关键点上选择了食肉?

关于肉食的槽点

现代健康理念对肉食颇有微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词:

人类健康

环保主义

畜道主义

1人类健康

大量的脂肪摄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大量摄取熟肉和红肉的群体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提升20%~0%;

食用红肉与禽肉类,男性患上糖尿病的概率将提高40%,女性则提高0%;

牲畜的养殖、加工过程中参入了对健康不利的因素,比如,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廋肉精,还有许多吃瓜群众不知道的狠活与科技

频繁摄入肉类可能会对精液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食用加工肉类可能会对精子数量和形态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这些产品含有饱和和反式脂肪酸、外源性物质(主要是异种雌激素)和类固醇。

2环保主义

当然,环保不能不提,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细思极恐。过度工业化是根本的原因,但是环保专家不满足于这个显而易见的恶之花,他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时刻提醒食肉的习惯也是全球变暖的祸首之一。

于是,就有媒体报道,每一个汉堡对世界气候变暖的贡献,相当于一辆美国汽车行驶20公里产生的影响。

一头牛每天打嗝、放屁就能释放升甲烷。那么要是数十亿头牛同时放屁、打嗝的话,地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急剧恶化,重要的是甲烷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是二氧化碳的25倍。

嗯,我想到了恐龙的灭绝。

还有养殖业对粮食的侵夺,对亚马逊森林的侵害……

图片来源:Unsplash

畜道主义

万物有灵,我们要和动物以及一切生命体平权,所以不仅仅有人道主义,还应该有畜道主义,植道主义。

年盖洛普(Gallup)公司所作的民意调查来看,25%的美国人认为动物值得拥有和人类一样不被伤害和不被利用的权利。

万物有灵,所以每一只即将被端上餐桌的火鸡都应该被赦免,当然还有其它的花花草草。

是的,万物有灵。

但是,人们总是能够说服自己,只要为那些沦为食材的动物做个弥撒,我们就可以面无愧疚地食用它们。

所以,新西兰的毛利人一边挖着番薯,一边唱着卡拉奇亚,表达着和番薯的兄弟之情,然后把番薯投入沸水煮熟,以便填饱饥饿的皮囊。

所以,每年都会有两个幸运儿,从多万只待宰的火鸡中被选出,进入名人堂,然后剩余的火鸡便可以感恩戴德地去完成家族的使命——为感恩节助兴。

我们为什么要吃肉

即便肉类食物有诸多令人生畏的不好,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终究是要吃肉的。当然,我们也是心怀感激的。

我们要感激的是,人类的祖先——智人,在万前,没有倒向素食主义。再看看,同时期的南方猿人,它们选择了传统,继续采集植物充饥,所以它们没有走到最后,它们早早地为了自己的选择付出了灭绝的代价。

我们必须感谢现代人类祖先的那个智者,是他在关乎人类命运的时点,与时俱进,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不然,这个星球上就不会有人类。

图片来源:Unsplash

1我们的祖先起初是食腐动物?

在石器前时代,我们的祖先还没有具备猎杀大型动物的能力,它们的体力和智力还没有强大独霸世界的地步。

那时,人类祖先的牙齿还不发达,没有力量撕裂动物的皮肤,它们的消化系统还不能承受直接生食动物带来的负担。况且,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跟对了大佬,就可以有享用不尽的动物腐食。

早期的人类还不懂的人的尊严,在食不果腹的境地,如果有嗟来之食,它们当然不会拒绝。

所以,在大约万年前,石器出现以前,我们的祖先只能是肉食动物的追随者。远远看着大型动物猎杀,在这些巨兽享用猎物之后,才能在警觉中吃一些巨型猎手剩下的残羹冷炙,活像非洲草原的鬣狗。不过,它们懂得顺便带一些猎物的碎肉,回到躲避的洞穴以滋养幼崽。

2吃肉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2.1吃肉简化了人类选择食物的过程

吃肉使人类的觅食行为变得简单,不需要去分辨哪些植物可以吃,哪些植物不能吃。

尤其是到了人地两疏的地方,人类不会为误食不能食用的植物而懊悔,动物肉就不会带来这样的选择困扰。

2.2食肉促进人类大脑增长

人类祖先这样浑浑噩噩地过着,它们没有想到的是,大自然教会它们的生活方式给他们带了日后独霸地球的重要一环,食肉的习惯开化了他们的大脑。

科学家表示,如果没有肉,我们的大脑容量就不会变得像今天这样大。

早期人类大脑的开化之路开始于万~万年前,人类祖先的大脑仅仅在几十万年的时间内,就有了近70%的增长。

为了增加大脑容量,所以需要减少基础代谢率,那就需要减少某个器官的规模,权衡之下,肠子是可以取舍的唯一选择。但是肠子缩短了会导致消化提供的能量不足以供应人类机体的需求,必须寻找高质量的食物。于是,肉类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图片来源:Unsplash

2.肉类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人类大脑的进化需要大量的蛋白质。

肉食是主要蛋白质的来源,蛋白质参与了生命体的每一个过程。一些蛋白质催化生物化学反应,一些蛋白质参与细胞构建,一些蛋白质参与细胞信息传递,还有一些蛋白质参与免疫反应。

人类从蛋白质中获取15%的热量,供给人类的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同时,蛋白质是氨基酸的主要来源。

2.4肉类食物为我们提供维生素

此外,肉食不仅仅有卡路里,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有别于植物的高密度营养成分——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铁、钙、锌和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K,等等,还有Omega-脂肪酸。

这些都是人类大脑主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B12、Omega-脂肪酸又是合成脑黄金(DHA)的基础成分。很明显,吃肉提高了人类的智力。

2.5载脂蛋白E

为了大脑的进化,人类牺牲了一部分肠子,这很合理,但是当人类进食肉类的时候,对于脂肪的分解消化却遇到了难题-增加了人类心血管的负担。

正当人类为此愁苦之时,神奇的自然之手又推了人类一把。

人类进化出了一种基因,载脂蛋白E,此类蛋白参与激活水解脂肪的酶类。它使人类可以对肉食大快朵颐,而不必担心脂肪带给心血管的负担。

肉食让人类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

因为有肉类食物提供高密度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能量,所以人不需要整天都在消化食物,可以有思考的时间。于是,文明也就在闲暇之余得到了发展。

人类就不会像牛一样,必须有四个胃来消化饲料,甚至在休息的时间还在处理饲料残余。

在一日三餐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工作、阅读,娱乐,可以开始胡思乱想。

你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马基雅维利所说的复杂的社会生活:竞争与合作,欺骗与谎言,友谊与玩乐。

所以说食肉是实现人类文明的基础,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图片来源:Unsplash

4吃肉是人类满足欲望的一种方式

对于现代人类来说,食肉已不再是男子汉气概的象征,也没有了凌驾于贫穷、自然之上的权力概念。

民以食为天,食以肉为先。食肉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我们不需要再像人类早期祖先那样,为了生存而与虎豹为伍。

我们现在吃肉并不是只是用于充饥,更主要的是肉类给人们带了的味觉上的愉悦感,是我们对于肉食的内心渴望。

我们渴望每一个味蕾都为美拉德反应物而陶醉。

在79万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并不知道为什么烤炙的过肉那么美味,他们不知道之所以炙烤过的肉如此美味是因为美拉德反应,但是在他们品尝之后,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愉悦感,烤炙肉香的记忆就留在他们的基因里,然后经过几十万的时间传承赓续,让我们至今面对烧烤的诱惑欲罢不能。

我们应该感恩我们人类的祖先,感谢他们明智的选择,感谢他们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憧憬“脍炙人口”的诗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远方。

图片来源:Unsplash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3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