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繁衍 >> 中国历史第一章发现元谋人门齿化石的钱
二十年前的五月一日,四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盆地内进行第四纪地层和新构造研究调查时,发现了两颗石化很深的猿人门齿化石。他们和有关专家,通过对牙齿化石的研究,对含元谋人化石地层的观察,以及对层位哺乳动物、介形化石的分析研究,推断它们是早更新世晚期猿人类化石。随后,地质力学所等单位用古地磁方法,测出其年代为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左右。从而把我国过去发现最早的猿人年代推前了约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的第一章即从元谋猿人开篇。
五一前夕,记者访问了发现元谋人门齿化石的钱方、浦庆余和王德山同志。接谈即请他们重温那段不同寻常的地质找“人”的往事。
今年四十六岁的浦庆余,将二十年前发现元谋猿人化石的工作称为是他们“青春时代的闪光点”,提及很有些激动。“年初,为了配合西南地区的建设和成昆铁路的勘察设计,黄汲清教授部署原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组成了西南地区新构造研究组。赵国光、钱方、王德山和我,来到了第四纪地层发育较好的元谋盆地,以配合西南地震大队搞新构造研究。4月初,我们从老乡处得知元谋上那蚌附近有很多龙骨,传说那里葬埋着十条龙,又称‘十龙口’。来到上那蚌,所见地层出露好、化石多、构造清楚、但在‘十龙口’找到了‘龙的传人’的遗迹却是不及所料的。”
当时年仅二十六岁的钱方,如今追往二十年前的事仍“历历在目”。“5月1日那天,我们三人分散在上那蚌西北边龙川江的一条上游支沟里,沿着沟沟岔岔搜索化石。化石中最多的是云南马牙、鹿牙和破碎的鹿角等,也有少许象牙及啮齿类的牙床,还有一些动物肢骨。我们把化石较集中的地方编上号码,并将发现层位记录清楚。午后五时左右,我在一个高四米的元谋组组成的褐色土包下部,发现了几颗半露出地表的云南马牙化石。我用地质锤尖仔细地挖掘着,意外地发现了两颗人牙。其中一颗齿冠半露地表,另一颗则被土埋没,两颗牙齿相距仅十几厘米。不一刻,浦庄余和王德山先后聚到这个化石出土点,三人观察着这两颗浅灰白色的、石化程度很深的牙齿化石,都非常兴奋。”
今年五十岁的王德山,绘声绘色地谈起了那天晚上的情形。“我们回到向附近社员借宿的一间小仓房后,又迫不及待地取出门齿化石琢磨起来。大家谈到过去曾见过的蓝田人下颌骨和北京人牙齿照片的印象,翻开书本找出了北京人的门齿素描图与眼前的两颗化石进行对比,还有人张着嘴让别人对照着自己的牙齿与化石比较。当时我们头脑里有两个问号,它们是猿人的门齿呢?还是巨猿的遗存呢?那天夜里,我挨着一口老乡存放在仓房里的棺材,带着门齿化石不解的谜团入睡了。”
钱方、浦庆余、王德山回到北京以后,即专门汇报了两颗门齿化石的情况,黄汲清教授建议由专家作出详细的鉴定,随后通过程政武同志交由全国地质博物馆古生物与古人类专家胡承志进行研究。
自发现元谋人化石起,围绕著两颗化石和元谋组地层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性发掘和研究,新观点、新推断、新成果迭至而出,探讨、质疑、争论相长相消。由于人类认识的无终结性,元谋人研究也没有盖棺论定的结论。然而,人们毕竟通过牙齿“说”出的信息,遁而入深地研究,得到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
“在古人类和古文化方面,目前在元谋已取得丰硕的成果。”钱方介绍说,年古人类专家周国兴和胡承志,(《对元谋人的认识没有终结》一文)通过进一步研究化石标本,发现元谋人牙齿的基本形态与北京人同类牙齿相似而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的程度,远不及与南猿类型牙齿的差异,这反映出元谋人可能具有从纤细类型南猿向直立人过渡的特点。目前,通过多方面的人力发掘,在元谋人化石产地地层中,找到的元谋人的文化遗物有石制品、带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以及可能为人工用火的炭屑遗迹和烧骨。
据此,专家认为,不能排除元谋人用火的可能性,这就有可能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推前一步。“在元谋盆地至今不仅找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包括四家村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和年新发现的旧石器中期文化遗存),还发现了属于中石器时代的大那乌细石器遗存,填补了细石器在云南的空白。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元谋盆地发现了长江上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有代表性的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在一个有限的盆地内,包含了如此丰富的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在国内是罕见的。”
浦庆余向记者概述了20年来对元谋盆地和地层进行地质和新构造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我们通过对元谋盆地第四纪冰川的研究,证明了元谋组是处在第四纪早期的两个冰期之间,最下面为‘龙川冰期’,目前为我国最早的冰期,是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上的新发现。我们用古地磁测定出,元谋组形成于距今至万年间,这就把我国第四纪地质的历史推前了多万年,同时还说明在多万年前,我国就有过冰川活动。另外,各方面的地质专家,通过对元谋组新构造活动、地震地质和地貌发育等方面的研究,都在实地取得新的成果。”
王德山告诉记者:“20年来古生物专家通过对元谋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和孢子花粉的研究,不仅从古生物学角度证明了元谋人生存时代的古老性,还反映了元谋人生存时代的生活环境。以元谋人化石层中找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云南马、爪蹄兽、最后枝角鹿、纤细原始狗,剑齿象、剑齿虎、桑氏鬣狗、斯氏水鹿、山西轴鹿等,其中以食草类动物为主。在这一层孢粉组合里,草本所占比例最大,达40%,其中有禾木科、藜科和艾属等草甸植物,这表明元谋人生存时期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比较温和的森林——草原景观。”
距今二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之说;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华民族的祖先被认定为是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出土了陕西蓝田猿人化石,人们的寻祖认识展宽了;仅隔一年之后,元谋猿人化石的出土,又使我国古人类学研究趋于深化;八十年代……九十年代……
面对元谋猿人化石是距今万年的断代问题,对地质史上的第四纪只有一百万年甚至更短的传统观点是否要修正呢?采访对象中肯地指出:采取古地磁学方法对元谋人化石地质年代的测定还不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手段,而地质学对比的方法,伴生动物和植物化石群参照分析的方法,甚至人化石本身形态特点的对比,也仅是一些辅助手段,确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仅靠元谋猿人两颗上中门齿所能说明的问题还是很有限的,还须寻找更多、更理想的化石材料。
钱方向记者展示了他与有关专家今年3月共同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会提交的《元谋人——云南元谋地区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研究》课题申请书。其上注明研究起止年月为年10月至年9月。他们将重新测定元谋人年代及研究元谋人的生活环境;在元谋寻找更古老的古人类化石及其它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同时对元谋地区第四纪地层、古生物、矿产及新构造进行研究。
为此,黄汲清教授对之评价说:“对元谋人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将为探索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我国远古历史,提供重要的新材料,使我国成为国际公认的人类起源的中心。”贾兰坡先生也在推荐书上写道:“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也相信参加协作的同志有能力完成课题所规定的任务。”
采访结束时,记者紧紧地握着钱方同志的手,预祝这位有志于第七次到云南元谋找“人”的地质工作者,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