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天敌 >> 盘点一下清代不同时期瓷器龙纹的主要特征
在我国的清代晚期已经是大清王朝摇摇欲坠,风雨飘渺的时期了,在当时已经无人关心政治和艺术了,大家也都在为了生存下去而想办法,工匠无心烧造瓷器也直接的反映在了当年的瓷器纹饰上面。
清代的龙纹形象更苍老,多作张口咆哮状,龙角粗壮如松枝,下颚长满胡须,披头散发,而且爪子尖锐,一般是四爪或者五爪,尾端还会分出很多的分叉。
我们拿清朝经济最为鼎盛的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为例,
康熙龙的形体、形象回到明中期的风格,形体拉长,龙鳞细密齐整,龙头上的肉肌大,龙嘴多为“地包天”,龙鳞的勾摹较有立体感,眼睛凶相显露,威严中露出一丝凶猛,所以我们习惯上叫它“鬼头龙”
雍正的龙纹则体态肥硕,鬣毛整齐,向上飘起。龙角光滑如修饰,上下颚平齐,四肢粗壮,五爪精美,一看便知修养极好,已无后顾之忧。
乾隆龙纹瓷器数量巨大且千姿百态,龙身粗毛发多,龙尾秃而卷,龙腹麟甲整齐匀密,再加上夸张的龙须,神态变得和善,少了神圣不可侵犯之感。
嘉庆龙纹日趋温和,龙爪趾间距变大,被人们称为“鸡爪”渐失锋利感,给人以有形无力之意,毫无杀伤力。能看出清代政治的变化,经济的下滑以及人民心态的变化。
这个时期的装饰更多的是粗劣的继承前朝,龙爪仿效康熙,龙趾更粗糙。并且大量出现在陶瓷器上的龙的形象,更加世俗化,龙已大大失去神圣的威严。
同治时期龙纹细颈与身躯构成反差,粗腿、细胫、毛发整齐向后;尾巴处有须,多为五爪,其中四爪朝一个方向,另一爪在反方向。
道光时期龙纹为带恐龙(也叫虾弓龙),与躯干细弱,龙嘴张开,下颌较长,尾部多光秃,腹部类似蛇腹,整体龙纹形象仿制前朝但威风不在。
光绪时期龙纹造型变化较多,光绪的点睛龙,部分躯干无脊鳍,部分脊鳍呈短柱状;部分为猴头,作挺立行走状;部分细颈、贱躯、腿壮、胫瘦。
总体说来,龙作纹饰运用在瓷器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在明清达到鼎盛,盘踞在陶瓷上的龙纹文化,值得我们去细细思量和品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