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种类 >> 为什么肉食动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虫,但人却会
为什么很多肉食动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虫,而人类吃生肉却很容易被寄生虫感染呢?
为什么人类不能吃生肉?
历史学家推测,大概在万年前,人类就开始用火了。火的使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火不仅为当时的原始人提供了温暖,还为它们带来了熟食,他们不需要再吃生肉。熟食相比于生食有什么优势呢?
人类的大脑比其它的灵长类动物的容量都更大,因此生存所需的能量也是更大的。研究发现,如果吃生食的话,人类每天进食的时间要超过9个小时,才能够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被烹饪过的食物能够让我们的肠胃更快地消化食物,以让身体获得相应的能量。正是因为人类的先祖学会了用火烹饪,人类才得以进化出现在体积巨大的大脑。
也就是说,才很早很早以前,吃熟肉成为了人的一种专利。而这种行为消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体的内部。
正是因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人类的进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内部的消化系统也随之改变,比如胃酸的浓度被大大地稀释了,肠胃的条件更适合消化熟肉。而当生肉中带有寄生虫的时候,人体就很容易被感染。
但是对于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来说,它们并没有掌握火的使用技能,它们吃肉的唯一选择就是吃生肉。在生存压力的压迫下,它们其实是不得不吃。
超强的胃酸
为了抵抗寄生虫的感染,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肯定也或多或少进化出了一些本领来保护自己。它们拥有强大的胃酸能够有效消灭生肉中的大部分细菌和寄生虫,而且肠道的纤毛也进化成更能提高营养物质吸收的样子。在野生食肉动物面前,人的胃酸浓度简直不值一提,非洲鬣狗的胃酸浓度达到0.,秃鹫的胃酸浓度可达到0.,比人类的平均水平高了很多。
在自然界中,除了狮子、老虎、豹子等大型捕食动物能够吃到新鲜的生肉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动物要以腐肉为食,而这些动物的胃酸往往要更加强大以消灭细菌和病毒。
肠胃构造
人类的小肠和空肠都是非常长的,成年人的长度在5-7米。但是这些食肉动物和人类的肠胃构造却有比较大的差别,人的肠子比人体都长几倍,但是这些动物肠子构造都是非常短且简单的,长度可能还没自身的身体长。这样的构造能够让生肉快速地消化,然后排出体外,避免血液的毒化。
免疫系统强
由于野生动物一直没有掌握火的使用,没办法吃熟食,所以它们的演化一直朝着生肉的方向进化。它们进化出的免疫系统能够帮助它们有效地抵抗这些寄生虫或者病毒,相比起人类来说更不会受到寄生虫的困扰。
野生动物真的不会受到寄生虫的感染吗?
尽管很多野生动物进化出了较强地应对生肉的机体,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是百毒不侵的。首先,即使有的野生动物感染了寄生虫,人类也很难发现,毕竟它们也不会说话,而且死因人类也不会一一查清。在自然界中,还是有很多动物会受到寄生虫的困扰的,但是从我们的角度出发是很难发现的。
所以我们只能说,相对于人类,野生动物应对生肉中寄生虫的能力更强,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被感染,很有可能是被感染了我们不知道而已。
小结:
万年前,人类学会了火的使用,并且吃上了熟食,消化系统也开始朝着吃熟食的方向转变。然而对于很多野生动物来说,它们仍然只能吃生肉。但与人类相比,它们有很强的能力能够抵御生肉中寄生虫的感染。
这些野生的食肉动物有很强大的胃酸能够消化细菌和病毒,其次它们的肠胃很短,能够尽快将生肉消化排出体外;最后,它们的免疫系统很强大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抗寄生虫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