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习性 >> 遭人们误解至深的生物,斑鬣狗并非肮脏的小
提起鬣狗,许多人都嗤之以鼻,对它们没啥好印象,但是我敢说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真正的鬣狗,对它的了解也多是从别人的文字,或者影视资料里面获取而来,既然是从别处听来的“知识”,难免会带有作者的主观情绪,容易受作者个人认知影响,甚至一些人连斑鬣狗、棕鬣狗、缟鬣狗都分不清,就敢对它们夸夸其谈,以致于渐渐地人们对鬣狗的误解越来越深。
斑鬣狗人们常说的鬣狗一般代指斑鬣狗,属于鬣狗科,鬣狗科一共有4种动物,分别是斑鬣狗、棕鬣狗、缟鬣狗和土狼,而斑鬣狗是鬣狗科里面的最大者,也是最强的存在,由于其超强的社会属性,加上不俗的实力,成为了非洲稀树草原上唯一一支能与狮群相提并论的“军团”。
由于斑鬣狗样子不讨喜,叫声瘆人,捕食方式残忍,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对它都没有好印象,一些贬义的描述或者词汇,自然地就出现在了斑鬣狗的身上。
鬣狗科4种动物斑鬣狗既不是犬科,也不是猫科
早先人们从名字上看,认为斑鬣狗是犬科动物,毕竟从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面,都与犬极为相似,但看一些细节的话,还是能够看出不少差异的。
在形态学上,大多数犬科动物如灰狼,体态都比较匀称,看起来顺眼些,而斑鬣狗肩高臀低,前肢强壮,后肢相对没有那么发达,这样的身体构造注定了斑鬣狗无法拥有灰狼、豹子一样的速度,它跑起步来高低起伏,就像是移动的跷跷板一样,甚是滑稽。
不过由于斑鬣狗心脏较大,占其体重的1%,加上它的爪子短钝,爪垫宽厚利于长时间行走,所以斑鬣狗拥有很强的耐力,可以长途跟踪猎物。
斑鬣狗另外,斑鬣狗拥有食肉目中最强大的头骨,前臼齿呈圆锥状,这种构造很容易就能够击碎动物骨头,所以斑鬣狗也就成了“吃肉不吐骨头”的存在。
在草原上,当狮群进食之后留下的残骸,能让不少“清道夫”再次饱餐一顿甚至是好几顿,而斑鬣狗进食之后的现场,几乎就没有留下什么食物残渣了。
由于斑鬣狗特殊的头部构造,即便是它用尽全力去啃咬骨头,反作用力也不会对它的头骨产生影响,这也是斑鬣狗为何裂齿咬力能那么高的原因之一。
斑鬣狗进食场景从外在形态和头骨、牙齿构造来看,斑鬣狗与犬科动物之间都有着不小的差距,事实上斑鬣狗虽然名字带“狗”字,但它跟犬科真的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连一个村(总科)的都算不上,顶多算一国(食肉目)的。
斑鬣狗属于鬣狗科,相对于犬科大家族来说,鬣狗科可谓是“人丁凋零”了,仅有4个物种。近些年来由于许多作者的科普,算是把斑鬣狗跟犬科撇清了关系,不过却带来了另外一个谣言,那就是人们开始说斑鬣狗是猫科了。
为什么人们会说斑鬣狗是猫科呢?这就要从食肉目开始说起,食肉目下面有两个亚目,犬型亚目和猫型亚目,海豹科、海狮科、海象科、臭鼬科、鼬科、小熊猫科、浣熊科、熊科、犬科都分在犬型亚目下面,而猫型亚目则包含獴科、灵猫科、双斑狸科、食蚁狸科、猫科和鬣狗科。
后来根据最新的分类,犬型亚目跟猫型亚目都被降级为犬型总科、猫型总科,而猫科、鬣狗科依然归类为猫型总科下面,所以才有了“鬣狗属于猫科的说法”。
但事实上猫型总科跟猫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猫型总科下面除了猫科和鬣狗科之外,还有獴科、灵猫科,事实上在猫型总科里面,跟鬣狗科亲缘关系最近的并非是猫科,而是獴科,所以说斑鬣狗并非是犬科动物,也不是猫科动物,只能说相对于犬科来说,斑鬣狗跟猫科的关系更近一点点而已。
斑鬣狗爱不爱干净?
斑鬣狗脏、邋遢,是很多人对它的直观印象,人们觉得它食腐,采取“掏肛”的方式捕猎,自然与“不爱干净”脱不了干系,但“干净”只是人类世界衍生出来的一个词语,或者一种行为约束的现象而已。
正所谓“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就拿粪便这一东西来说,人们认为它是排泄物,不卫生,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对于狗来说,却是难得的食物,所以我们拿人类的这一套来衡量野生动物的行为规范,自然就不是那么科学。
狗不过即便如此,斑鬣狗也不可谓不爱干净,就拿“粪便”这方面来说,如果说能主动远离自己的巢穴,到固定的地方便溺,被视为是“讲卫生”、“爱干净”的话,那么斑鬣狗在这方面无疑是做得很好,因为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斑鬣狗群为了保证巢穴附近的干净,会在巢穴不远处建立“公厕”,而群里面的成员,基本上都会到“公厕”进行便溺,这个行为许多野生动物都必具备。
斑鬣狗粪便化石人们在两个古老的西班牙人类遗址上发现了大量的斑鬣狗粪便化石,数量之多已经超出了野外随机排泄而留下的数量范畴,显然这就是一个“粪坑”,而且这些粪便化石形状大小各异,经专家鉴定之后发现来自于不同个体、不同年龄段的鬣狗身上,表明会到固定地方排便的行为并不是某一只斑鬣狗的单独行为,而是整个鬣狗群的行为,那么从这个方面来讲,还能说斑鬣狗不爱干净吗?
斑鬣狗粪便化石事实上斑鬣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特定的行为,主要是为了保持巢穴附近的干净,如果将巢穴附近充满斑鬣狗粪便味道的话,就会吓跑许多食草动物,这显然是斑鬣狗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所以渐渐地它们便发展出到固定“公厕”排便的习惯。
另外说斑鬣狗食腐,这本没错,但地球发展至今,几乎所有的食肉动物都具备机会主义,它们会更倾向于获取更容易获取的食物,而腐肉就是最容易获取的食物之一,所以即是说绝大多数的食肉动物都具备食腐的属性,并不单单斑鬣狗一个,而且腐肉在斑鬣狗食物构成里面占据的比重并不大。
斑鬣狗巢穴斑鬣狗并不经常食腐或“偷”猎物
在草原上,斑鬣狗被描绘成猥琐的“小偷”,经常“打劫”豹子、狮子的猎物,但事实上狮子作为草原上的霸主,实力远超斑鬣狗,说斑鬣狗经常“打劫”狮子的猎物,就像如同说普通人能追得上短跑运动员一样不现实,无论是在盖伦盖蒂大草原还是非洲其他斑鬣狗与狮子重叠的区域里面,狮子抢夺斑鬣狗的猎物次数,要远远比斑鬣狗抢夺狮子猎物的次数高得多。
斑鬣狗与狮子争食当然斑鬣狗最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是依靠捕猎,斑鬣狗是非洲草原上最为高超的猎手之一,它独自捕猎的成功率为26%,当它群体捕猎的时候,成功率则飙升至46%,比狮子独自捕猎的17%-19%,群体捕猎的30%还要高得多。
拥有如此高的捕猎成功率,斑鬣狗自然不会浪费了,它们的食量巨大,一只普通的成年斑鬣狗一餐就能吃掉14千克左右的食物,35只斑鬣狗在半小时内就能吃掉一整匹斑马,加上它们有着食肉目中最大群体规模,所以单单靠抢夺“他人”猎物,或者食腐,是远远不能满足的,斑鬣狗必须积极捕猎,而且猎物对象得是中大型的有蹄类,通常以56-千克的为主,大了鬣狗搞不定,小了不够吃。
斑鬣狗捕食斑马前面说过地球上现在的食肉动物都更倾向于捕食更容易捕食的猎物,而腐肉是最容易获取的食物之一,那么斑鬣狗为何不能是积极寻找腐肉,并非是捕猎呢?这就与它所处的环境有关。
非洲大草原上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清道夫”群体,比如兀鹫、棕鬣狗、黑背豺等等,它们都比斑鬣狗更擅长寻找腐肉,所以面对如此大压力下,斑鬣狗靠寻找腐肉充饥,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斑鬣狗与兀鹫之间的争夺战这点我们在狮子与老虎这两个物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亚洲森林中的老虎都具有“藏食”的习惯,即捕获了大型猎物吃不完的情况下,它会将剩余的食物藏起来,以便下次再吃。
而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却几乎没有“藏食”的习惯,事实上并非是狮子不想藏,而是非洲草原上拥有大量“清道夫”,无论你怎么藏,它们总能找到并吃掉,那么狮子又何必做这些“无用功”呢?换算过来也是,斑鬣狗又何必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腐肉上面呢?
狮子关于斑鬣狗的咬力
关于斑鬣狗,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谣言,那就是说它的咬力超过了狮子与老虎,但事实上咬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体重、年龄、生理状态、不同牙齿等等,所以没有一个前提下就说斑鬣狗咬力超过了狮子、老虎,是不正确的。
之所以会有斑鬣狗咬力超越狮子的谣言,主要起源于早些年的一档科普类节目,在节目中研究人员分别测得一只一岁大斑鬣狗的咬力为千克,与测得的一只成年狮子的咬力千克差不多。
但该节目的数据就真的准确吗?事实上这个结果充满漏洞,首先是测量方式的差异,测量狮子咬力的时候,人们先将咬力测量仪沾上肉块绑在树上,期望狮子啃咬,但狮子最终也只是将肉舔光便离去。
后来人们改进测量方式,将仪器用鹿首包裹起来吸引狮子前来啃咬,后来狮子的确被吸引了过来,并且叼着肉跑了,因此人们测得数据千克。这个测量方式最大的漏洞就是狮子根本不需要用尽全部的力气去咬,它只需要用能叼得住肉的力气即可,所以测得的数据根本不具备参考意义。
测量狮子的咬力而测量斑鬣狗的方式则是将咬力测量仪与“喂奶”结合在一起,简单来说就是只要鬣狗用力啃咬该金属装置,便会有源源不断的奶水流出,斑鬣狗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会拼命不断啃咬仪器,最终测得的咬力数据,是比较准确的。
当然,这个实验还有一个较大的漏洞是二者所用到的牙齿不一样,斑鬣狗啃咬多为裂齿跟臼齿,而狮子叼着猎物跑用到的多为犬齿跟门齿,不同的牙齿咬力之间也没有可比性。
测量斑鬣狗的咬力那么斑鬣狗的真实咬力数据是怎样的呢?年《生命科学》上有一篇论文或许能够为我们解开谜团,作者是斯蒂芬-罗等人,悉尼大学生物科学院的专家,他研究了许多常见动物的犬齿咬力,发现同等条件下,有袋类物种的犬齿咬力要比有胎盘类的大得多,杂食性的熊类,虽然同等条件下咬力不高,但算上体重因素,也能有不俗的咬力数据。
而研究者测得69.1千克的斑鬣狗,其犬齿咬力为N,咬力商(动物咬力除以其体重的商的回归,简单来说就是单位咬力)为,而一只.6千克的狮子,其犬齿咬力为N,咬力商为,从这个数据来看,即便是同体型的狮子与斑鬣狗,犬齿咬力也不会差太多,但现实中的狮子体型要远超斑鬣狗,所以它的犬齿咬力自然也要超过鬣狗。
一些动物的咬力数据通过本文的详解,有没有对斑鬣狗这种动物有所改观呢?事实上很多谣言都始于偏见,不可否认斑鬣狗在捕食的时候表现得“极为残忍”,往往在猎物还没有死亡之前就已经开始进食,但作为并不是超顶级的捕食者来说,采取最有效的猎杀手段,是最聪明的做法,斑鬣狗毫无疑问就是这样做的。因此我们不能用人类的主观情感代入到野生动物的身上,这样会对我们正确认知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喜欢请给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