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

晋阳之战一头狮,一只豹,两条鬣狗

发布时间:2022/5/30 14:44:59   

公元前年

侍女又为赵无恤斟满一杯酒,这已经是他今天晚上喝的第三杯酒了。

一般王公贵族的酒盏会用青铜制成,条件再好一点的可能用点陶瓷,但赵无恤的这个酒盏有点不一样,既不是青铜,也不是陶瓷。如果仔细一看,那竟然像一块骨头,一个人的头骨。看到骷髅,平常人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恐惧,赵无恤也不例外,看着用头骨制成的酒盏,心底不由得涌现一阵恶寒,那不只是对头骨的恐惧,更是对头骨主人的恐惧。

恐惧消退之后,是一种厌恶,或者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憎恨。

又喝了一杯酒,借着酒精带来的热度,赵无恤才有勇气去回忆这两年多的坚守,临近崩溃的绝望,已经最后关头的绝地反击。

晋国公族形势

说道晋阳之战,就不得不从赵无恤的父亲赵简子赵鞅那一辈开始讲起。上文提到过晋国公族之间为权力和势力争的你死我活,到赵鞅这一代人,就只剩下,,,四个公族。而这四个公族也不是势力均等互相制衡的,简单来说,是“一超一强两弱”的局面。所谓“一超”指的自然是,经过几百年的运营,智氏掌控的地盘最大,人口最多,实力也最强。“一强”指的是,也就是上一篇主人公赵盾的家族,由于经历过“下宫之难”,赵氏实力遭到大幅削弱,但好在赵武引领赵氏中兴,到赵鞅手里,实力还能排个第二。“两弱”则是与,两家分到的地不算多,也没有什么一鸣惊人的领袖,在晋国朝堂相对低调一些。

实际上,哪怕最不起眼的魏韩两家,也是两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后续战争中,智氏是先争取到魏韩的支持,才敢于公开与赵氏翻脸,也是因为最后关头魏韩的反水,才直接导致智氏的消亡。所以说,魏韩两家非但不能忽视,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智赵争雄胜负的关键砝码。而两家的外交政策也十分清晰——明哲保身,相机行事。这就意味着,两家只会做出对自家最有利的选择,一旦家族的根本利益被触动,他们势必会做出改变。

说回智家,智家与赵家一样,也经历过一次中衰,甚至差点被取消卿位,在中行吴的照顾下才保住了卿位,位列六家之末。但好在智家家主智砾能力卓越,混到了晋国正卿(一把手)智家这才在晋国抬起头来。后来中行氏与范氏联手欺负赵氏,晋国公室宣布两家为叛党,命四家围剿,智氏念及当年中行吴恩情,故而并未出兵,所以实际上是赵鞅挂帅,赵魏韩三家灭掉中行氏与范氏。当然,念及恩情也就到此为止,分地的时候,智砾可是一点没少贪,仗着自己正卿的官职分了一大部分地给智家,由此成为最强大的家族。前年,智氏中兴之主智砾逝世,赵鞅接替了正卿的职位,智砾的儿子智申担任下军佐,辅佐赵鞅。

最后是赵家,当家的赵简子官至晋国正卿,把持着晋国朝政。任职期间,赵鞅也没少明里暗里给赵家捞点利益,这也是老传统了,哪个执政正卿不为自己家族争取利益,那才会被认为是傻子。说直白点,如果一件事对国家有利,或者只对某一个家族有利,而对自己家族无利,那是不会有人去做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晋楚交战时,晋国占到便宜,明明可以抢占楚国两块战略要地,但因为与战场临近韩家,抢下来的这两块地只能归韩家所有,因此智赵魏三家竟联手反对进攻,韩家无法凭一己之力对抗楚国,只能看着眼前的肥肉溜走。智家实力的强盛人尽皆知,因此赵鞅经常会打压打压智家,偏偏智家家主智申是个窝囊废,只能忍气吞声。

赵鞅执政17年间,赵氏与智氏明争暗斗,魏韩见缝插针,晋国四族到还能维持这种微妙的平衡,但这种虚假的和平景象注定不能长久。

智伯瑶崛起

智申虽然比较无能,但他有个相当出色的儿子:智瑶

智瑶留给大家的印象一般比较差,史书对他的评价也一般和“贪婪,愚钝”挂钩。但实际上,智瑶是个相当有才能的人,人品也不算太坏。

如果智瑶昏庸无能,就不会逼得赵鞅冒天下之大不韪立身份卑微的赵无恤为继承人;如果智瑶人品低劣,也不有豫让之类的侠客为他舍身赴死。

在智瑶被确立为继承人前,他老爹智申和他叔父智果曾有一次谈话:

哥,不要立智瑶为继承人,智宵(智申长子)是更好的选择

为什么啊?相貌堂堂,气宇轩昂,这一点智宵和智瑶相比怎么样?

智宵不及智瑶。

骁勇善战,驭车射箭,这点上智宵和智瑶相比怎么样?

智宵不及智瑶。

才艺双全,见多识广,这点上智宵和智瑶相比怎么样?

智宵不及智瑶。

能言善辩,文笔如神,这一点智宵和智瑶相比怎么样?

智宵不及智瑶。

坚毅果敢,顽强不屈,这一点智宵和智瑶相比怎么样?

智宵不及智瑶。

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虽然智瑶有五项长处,却有一项短处:智瑶为人贪婪,且不懂得借用身边人的力量。

你口中的贪婪,在我眼里是霸气,是争强好胜。在战乱的年代,不贪婪的人早晚会被吞噬。所谓不懂得借用别人的力量,那是因为智瑶本身足够优秀。

但是,以他的五项优点足以凌驾于别人之上,如果他刚愎自用,谁能与他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会灭亡!

你这是强词夺理,不要再说了!

智果无法说服智申,但他坚信智瑶一旦成为领导人,那将是整个智家的灾难。

智申最终没有听取兄弟的意见,智瑶顺利地成为智申接班人。

前年,智申光荣卸任,虽然他没能壮大智家基业,但好歹生下一个争气的儿子。

智瑶理所当然地成为智家新一代领导人,这一年,他27岁。这个时候的晋国正卿仍然由赵鞅担任,年轻气盛的智瑶想要找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他请求四家联手,出兵齐国。

赵鞅的回复也很及时:你去攻打齐国,老夫身体不好,留守晋国运筹帷幄,顺便防止郑国和秦国的入侵,期待智将军的凯旋!

那意思很清楚了,你闲的没事打齐国干什么,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去。赵鞅一表态,魏韩两家自然也跟着附和。

智瑶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跟你申请本来就是给你个面子,你还当真了。不爱去拉到,正好打赢了分到的地都是我的。于是,智瑶带着智家军浩浩荡荡出发了。当然,由于智瑶现在还是晋国六卿之一,出兵自然也是以晋国的名义,为了不让人笑话,赵魏韩三家还是出了点兵随征,打赢了叫好,打输了先跑。

齐国自然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派出上卿高无丕迎战,两军对峙在犁丘。一天,智瑶例行巡查晋国军队,一匹狼突然冲动智瑶的马车前面。

马惊了。

被惊吓的马失去了控制,用出吃奶的劲向前跑,但方向似乎有点不太对。

马跑的方向,是齐国的军营,更要命的是,智瑶的马车上还挂着中军的旗帜。于是齐国眼睁睁晋军军营中突然冲出来一辆马车,而且还是主帅的马车,看那架势,晋军主帅是来送人头了。马车上的人自然也慌张的不行,车夫拼命拉动右侧马的缰绳,企图控制车辆向右跑,但智瑶制止了他,并下达了一条匪夷所思的命令:

智瑶

不要乱动,就向前跑,竖好了帅旗向前跑!

车夫一度怀疑智瑶是不是被吓傻了,但主上的命令他不得不遵从,于是他只能眼看着马车越跑越快,不出意外的话,他马上就能体验到被齐军长矛扎穿的感受。

齐军本来是劣势,此时正在小心翼翼把守军营,突然看到敌军主帅单枪匹马杀过来,自然也吓了一跳。高无丕的第一反应是惊喜:怎么着?晋军内部出现分歧了?主帅这是心态崩了?但高无丕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名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

高无丕

这一定是晋军的阴谋,想引诱我们出战,不存在的。

于是他下令,所有齐军严死防守,不准进攻,谨防敌军偷袭。

刚下完命令,高无丕就看见智瑶的马车似乎拐了个弯,开始沿着齐营横向跑,生怕有齐人看不清晋军主帅的马车。

高无丕

什么玩意?!合着你是来巡查齐军的是吧?

高无丕暴跳如雷,就想全军出击去跟晋国拼命。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

高无丕

这一定是阴谋,一定是晋军的诱敌之计!克制克制,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他挤出一个扭曲的笑容:谁生气了?我脾气很好啊,就这点小把戏也想让我上当?当我高无丕是谁了?

他永远也想不到,智瑶的马车是让狼惊着了,要是他刚刚果断出击,以后的仗就不用打了。

经此一闹,齐军更加紧张,严防着晋军的风吹草动。第二晋军真正发动总攻,智瑶带头冲锋,士气高昂的晋军轻而易举地击溃了状态不佳的齐军,高无丕带头逃跑,齐国大将颜庚被生擒,晋国大获全胜。

经此一战,智瑶名声大振,赵魏韩三家带着惊奇的目光看着智家这个敢打敢拼的后生。很快,智瑶又打上了夙繇(中山国附属国)的主意,但是从晋国到夙繇途径山区,要行军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修路,这次他想了个更绝的招:造了一口大钟送给夙繇,如果夙繇想把这口珍贵的大钟运回自己国家,就得先修一条足够宽的路。于是,大钟被成功运回夙繇,随之而来的还有装备精良的晋军。

夙繇王

你好啊老哥,什么风把你吹过来了

这不亲自给你来送钟了嘛

智瑶

夙繇王

哇!谢谢老哥,呦呵,送口钟还用得着这么多军队嘛?

给你送终可是大事啊!

智瑶

夙繇王

哈哈哈哈,老哥太客气了呀!

哈哈哈哈,那我就不客气了昂~

智瑶

刚上任就连破两国,智瑶崛起的速度难以想象,他如同晋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照耀着智家光明的未来。很快,赵魏韩三家的心情就从惊奇变成了惊恐,他们很清楚,智瑶之所以还没有一飞冲天是因为老一辈还能凭经验和地位压智瑶一头。可自己毕竟命不久矣,到时候,自己的后代,是如日中天的智瑶的对手吗?

这个问题像一座大山,压在三家家主的身上。

赵无恤:从仆人到继承人

赵鞅这两天心情很不好。

案几上放着智瑶刚刚呈上来的战报。透过竹简,赵鞅仿佛都能看见智瑶那张得意洋洋的笑脸,别看智瑶现在对自己恭恭敬敬,他很清楚,智瑶绝对不是甘愿屈居人下的性格,自己一死,智瑶必定会展露他真正的性格。

其实赵鞅任职这几年做的已经够好了,也为赵家争取到了不少利益,至少有资本跟智家相抗衡。本来都打算轻轻松松去找老祖宗赵盾汇报工作了,奈何智瑶横空出世,自己在老一辈的斗争中占到了别人的便宜,别人一定会在下一辈想方设法加倍偿还。智瑶的强大给赵鞅的好心情蒙上一层阴霾。赵鞅还在位时,还能凭着老奸巨猾不落下风,但看看他的长子伯鲁,性格倒是宽和仁厚,在和平时代倒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奈何如今这乱世,以伯鲁的性格和能力,绝对不是锋芒毕露的智瑶的对手。赵鞅的把目光放在了自己其他儿子们的身上,希望能从他们当中找出赵家的未来,于是,他请了一位相面先生,也就是鼎鼎大名的相面祖师爷:姑布子卿。

姑布子卿看了一圈以后,摇了摇头,表示赵家子孙几乎都难担大任,没有一个令自己眼前一亮。

赵鞅大所失望,不甘心地追问道

赵鞅

难道我赵家没人了么?

倒也不是,刚刚我在赵家庭院里看到一个挑柴的小伙子,面貌不凡,似乎有点意思。

李雷

赵鞅赶紧把院子里的小伙子叫过来,命人给他梳妆打扮一番,这才认出来,原来这也是自己的孩子,叫赵无恤。这位赵无恤并不是赵鞅的嫡生子,甚至连庶生子也算不上,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北狄俘虏。在赵鞅的众多子孙中,赵无恤属于最低等级的那一种,在其他兄弟都在读书玩耍的时候,赵无恤只能像其他仆人一样干着挑柴生火的粗活,但他自幼聪明好学,论起才华倒也不比他兄弟们差多少。

姑布子卿很快得出了结论

姑布子卿

此真将军也!

这个孩子出身低贱,按照礼法,他不能成为继承人。

赵鞅

姑布子卿

赵大人说过英雄不论出处。上天要他富贵,他此生就不可能平庸!

经过姑布子卿的引荐,赵无恤成功以仆人的身份,走进赵鞅的视线中。但毕竟赵鞅与智申不同,想要成为他的继承人,赵无恤还要通过几道考验。

第一关是面试,赵鞅把所有的儿子挨个叫过来谈心,谈人生谈理想,最后问了他们一个问题

“如果我派你率军征讨北狄,路上碰到兔子和梅花鹿,你是先打兔子还是先打梅花鹿?”

有说先打兔子的,有说先打梅花鹿了,还有的列出详细的计划先打谁再打谁,赵无恤就不一样了

赵无恤

我认为应该先打狄人!

面试分,满分!

第二关也不简单,赵鞅发给子孙们一捆竹简,上面详细写着赵鞅多年的治国理政心得,他也没说要干什么,孩子们自然也没放在心上,看了几眼就仍在一边。

一年后,赵鞅重提竹简的事

赵鞅

一年前发给你的竹简,谁能完整背下来?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大多数人都已经快忘了还有竹简这回事了。

我的去垫桌脚了。

我的去当枕头了。

我的当柴火烧了

只有少数人能把竹简内容记个大概,这时候赵无恤站了出来:

赵无恤

父亲,我能。

赵鞅不动声色。

背吧。

赵鞅

赵无恤背完了,一个字也不差。

赵鞅

你的竹简平时都放在哪里?

放在袖子里,时时记诵,不敢懈怠

赵无恤

第二关,满分,赵无恤离继承人又近了一步,但还不够。

第三关是实践考验,赵鞅告诉孩子们:

赵鞅

我在常山上藏了宝藏,你们去找找吧,谁找到了就回来。

诸子即刻赶往常山寻宝,常山并不是小山,再加上父亲并没有给出宝藏的线索,许多人都是毫无头绪,大多数人空手而归,还有几个挖了点灵芝药草什么的回去赌赌运气。

赵无恤爬到了常山山顶,眼前是一马平川的草原,偶尔能看到一两匹马驰骋。这片草原并不属于赵国,而是属于代国。吹着习习晚风,他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尽管他并不知道这个想法对不对

回到赵国,赵无恤立刻去找父亲,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

赵无恤

父亲,我知道了!

你又知道了?

赵鞅

赵无恤

跨越常山就是代国,以常山之险攻代,代必陷,到时候代国的优质马匹就是我赵家的了!

赵鞅惊喜莫名,到底自己的儿子们不都是庸才,还是有人理解了自己的良苦用心,赵家的未来,就靠眼前这个小子了。

第三关,满分

忍辱负重,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虽然才能可能不及智瑶,但赵鞅明白,赵无恤是真正能和智瑶对抗的人。

赵鞅是一个果断的人,他废掉了世子伯鲁的继承人身份,改立为身份卑贱的赵无恤。这件事情震惊了整个晋国,智魏韩三家都不知道,赵鞅不惜破坏宗法的意义在哪儿,更对那个野生的小子一无所知。

成为继承人的赵无恤并没有多么惊喜,因为他知道,地位越高,责任就越大,自己真正的对手,是盛气凌人的智瑶。

赵襄子:给姐夫送温暖

前年,赵简子赵鞅卸任,终其一生无愧于赵家,虽然还有着一丝担忧,但他相信自己的儿子赵无恤能做的比自己更好,这个舞台终究还是属于年青一代。

赵无恤继承父业,是为赵襄子。魏家继承人魏驹和韩家继承人韩虎也相继上位,智瑶理所当然继承了赵鞅的正卿之位——即使按顺序并没有轮到智家。属于年青一代的晋国四卿斗争,正式拉开帷幕。

赵无恤刚上任就遇到不小的麻烦:无论父亲的考核再怎么成功,自己再怎么优秀,也无法改变自己出身低贱的事实。在那个年代,一般人对出身低贱的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的,因此国内对赵襄子的质疑声音相当不小。值得一提的是,反而是被废掉的世子伯鲁一直在帮着赵无恤说话,他明白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和智瑶抗衡,因此他也乐得一身清闲,明里暗里帮了赵无恤不少忙。但赵无恤明白,自己需要干出一番成绩来证明,我赵无恤就是带领赵家复兴的那个人。

他的目标早就已经定好了,那就是上文出现过一次的代国。

赵鞅在位时,为了拉拢代国,曾经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代王,因此两国也算是一家人了。赵鞅还在时,念及血浓于血,还不准备明着对代国动手,但打小出身低贱的赵无恤压根就没见过这位姐姐,自然没有这么多顾虑。于是,他借给父亲吊唁之名,邀请代王到赵国来一趟。

老丈人去世,做女婿的去吊唁一下乃是天经地义,代王欣然赴约。

赵无恤一见代王就痛哭不已:

赵无恤

姐夫啊,父亲他怎么就…怎么就走了啊……

小舅子,节哀顺变啊…

代王

哭完了,上菜!

既然是国宴,菜的标准当然不会差,特地饿肚子来吃自助餐的代王拿起了筷子,准备干正事。端菜的服务员看了一眼赵无恤,见他收起眼泪,眼神冰冷,还充斥着杀机,顿时明白了,抡起铜勺“啪”砸在代王后脑勺上。

代王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卸任了。赵无恤找个人假扮代王,把一众赵家军伪装成代王随从,浩浩荡荡返回代国,灭掉了代国,顺变接回自己的姐姐。姐姐是个性格刚烈的女子,眼见弟弟亲手毁灭了自己幸福,也明白赵无恤绝不是善男信女,就把簪子磨尖,自尽了。出于对哥哥伯鲁的感激,赵无恤把伯鲁的儿子封在代郡,也算是没忘记哥哥对自己的支持。

返境途中,赵无恤再次登上常山山顶。上一次,他还是赵家一个不起眼的仆人;这一次,他已经成为了能够左右天下局势的赵王。但他明白,自己真正的考验还没有到来,智瑶不是代王,他是真正强大的对手,与智瑶交手的每一回合都要小心翼翼,否则,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非洲草原的食物链非常复杂,但有两种动物始终处于顶端:狮和豹。狮子通过强大无比的个体实力称霸草原,他们善于正面捕食,往往一只狮子追着一群羚羊跑,而他们的狮吼声同样能令弱小的群里闻风丧胆。豹子则不同,他们擅长隐匿和暗杀,往往在猎物最放松警惕的一瞬间出手,狠辣、果决是他们的代名词。除此之外,鬣狗也是草原上不容小觑的力量,他们往往结伴而行,很多时候靠食用狮子捕猎的残羹剩饭为生。但他们同样是优秀的捕食者,在狮子捕猎失误漏出破绽的一瞬间,鬣狗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将狮子撕成碎片。

在中原大地上,也同样上演着一出狮子、豹子与鬣狗互相厮杀的好戏。

智瑶VS赵无恤:霸气与隐忍

智瑶看赵无恤很不顺眼。

智瑶属于那种霸气侧漏的人,他知道自己的优秀,也喜欢接受别人的赞誉与膜拜。他认为只要自己足够霸气,让赵魏韩一看到自己就会感到畏惧,偶尔收到自己的奖赏就会感到惊喜,那智瑶离一统晋国也就不远了。因此他常常仗着智家的强大打压其他三家,特别是赵家。令他满意的是,魏驹和韩虎都屈服于自己的霸气,像是两个跟屁虫一般,自己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偶尔丢块骨头他俩都能乐半天。令智瑶非常郁闷的是,赵无恤似乎没那么好对付,不论自己如何打压甚至是羞辱,他都不亢不卑。有一次智瑶喝醉了,把酒盏丢到赵无恤的脸上,连智瑶自己都吓了一跳,赵无恤却一笑而过,权当无事发生。智瑶感觉有浑身力气,却都打在了棉花上,起不到足够的效果。但智瑶绝不傻,他知道赵无恤不是温顺的小绵羊。从他以雷霆手段攻灭代国就能看出来,这个人的狠辣程度绝不在自己之下。智瑶决定,加大对赵家的打压力度。他到底要看看赵无恤的底线在哪儿。

前年,智瑶率晋军包围郑国京师。智瑶下令让赵无恤率军做先锋攻城,这种做炮灰的事情赵无恤当然不能答应:

赵无恤

有主帅在,我怎么敢争功呢。郑国已是囊中之物,这个头等功,还是留给智家军吧。

哼,长的丑就罢了,还胆小如鼠,真不知道你爹怎么就看上了你。

智瑶

智瑶这句话没给赵无恤留一点面子。其实他说这句话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他们身边赵家的随从和智家随从数量差不多,赵无恤一声令下,两家立刻就会发生血拼,到那时智瑶被一刀捅死的可能性极大。但出乎意料的是,赵无恤并没有什么表示,只是脸色有点难看。眼见赵无恤面无表情,智瑶也拿他毫无办法,只能指挥撤军。毕竟在外征战,两将不和乃是大忌。

回到赵家,随从们再也忍不住了,大声质问道:

随从

主上,智瑶这样羞辱你,你竟然毫无表示?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一定会杀了智瑶。

家父之所以选我为继承人,就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

赵无恤

赵无恤依然面无表情。

似乎没人能看得出他内心所想,更没有人能捕捉到赵无恤目光深处藏着深深的怨恨。

第二年,越王勾践挥师北上,在中原举行了诸侯会盟,赶上了春秋五霸的末班车。在智瑶看来,这是晋国莫大的耻辱,中原霸主只能是晋国的,或者说,只能是我智瑶的。而且,智瑶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打压三家的好时机。于是他以晋出公的名义,提出了一个建议:

四家皆献出万亩之地给晋国公室,以壮大公室的力量。

当然,鉴于公室人力衰微,暂时没有能力掌管这么大的土地,这上供的土地就暂时由晋国正卿,也就是我智瑶接管,等公室有力量了再还给公室。那个年代,土地就意味着人口,意味着经济与兵力,可以说是国家的根本资源。

智瑶此招最高明的地方就是,而且理由也给的冠冕堂皇,这样一来智瑶就占尽了舆论优势。不管三家中的哪一家反对,智瑶都可以宣布该家为叛党,名正言顺地出兵攻打,就像当初灭亡中行氏与范氏那样瓜分土地。

智瑶去三家索求土地的顺序也相当有意思:先韩再魏,最后是赵。

韩国位于公族之末,大概率不会反抗智瑶,这也是最有把握的一家。

魏国相对韩国更加强大。虽然平时屈服于智瑶的威望,但这次的要求确实过分,难免魏国会被逼急了咬人,这时候只要加上一句就能打散魏国大部分气势,毕竟魏国再冲动也不会选择同时对抗智韩两家,迫于形势,魏驹只能捐出土地。

最后是赵家,这是智瑶与赵无恤对抗以来,智瑶对赵家最狠的一次打压。而且这次与以往不同,这不止关乎到赵无恤的面子,更是关乎到赵家的根本实力,如果赵无恤同意了,那么赵家就会受到实实在在的削弱。因此,智瑶推断,赵无恤不会再维持他人畜无害的人设,他的本性到底会暴露出来。

事情与智瑶推断的几乎分毫不差。

首先是韩国,韩国的国君原本不想答应,毕竟万亩土地不是个小数。但韩国谋士段规看得清清楚楚,况且韩智相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劝谏道:

段规

还是给了吧。智瑶为人贪得无厌而且心狠手辣。如果我们不给他,他一定会用兵于韩,那个时候我们可就危险了,我们韩国捐了土地,智瑶一定会继续向其他两家索要,如果他们不给,智瑶就会用兵于魏赵,到时候咱不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嘛

韩虎一想也是这么回事,于是忍痛答应了智瑶。

接着是魏家,与韩家相比,魏家的底气要足一点。魏驹眉头一皱,准备拒绝这无理的要求。魏国谋臣赵葭(音加)劝谏道:

赵葭

韩国已经给了,智瑶的气焰正嚣张。不如咱也给了吧,省得他用兵与魏,咱也招架不住两家暴打。况且周书曰“将欲得之,必先予之”,权当是权宜之计,我看赵家不一定会给,咱等赵智打的两败俱伤了,出来收拾残局岂不是更好。

魏驹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捐了万亩之地。

最后是赵家。当智瑶的使者说完要求后,赵无恤忍不住了。先前他无数次的隐忍,哪怕智瑶阻碍赵家扩张,赵无恤也没有发难,但这次智瑶看上了老祖宗拼死拼活才打出来的家业,这已经实实在在触碰到了赵无恤的底线,也触碰到了赵家每个人的底线。

赵无恤

土地是老祖宗留下的根本基业,我不敢随便捐给别人。

忍辱负重二十年的赵无恤第一次释放了天性,爽快的同时,他也要考虑如何面对智瑶的怒火。三家分晋的最后一个关键人物——赵家家臣张孟谈——登场了。

张孟谈

先主的得力臣子董安于世代治理晋阳,而后尹铎既任,同样深受民众爱戴。在那里赵家留给民众的印象最好,可以做到军民一心,不如就退守晋阳吧

都听你的。

赵无恤

张孟谈总有办法

去晋阳的路上,赵无恤曾对晋阳城有无数的幻想,什么粮仓盈余,装备精良,铜墙铁壁之类的。等真到了晋阳城,赵无恤傻眼了:城墙倒是很完善,但是粮仓里老鼠比米还多,至于守城用的箭,那根本就没看到几根。

赵无恤

老张啊,这不大对劲啊,你可不能坑我啊?

人已经过来了,智家的大军就在外面,现在想跑也来不及,赵无恤欲哭无泪

主公息怒,孔夫子说真正的太平盛世乃是“藏富于民”我看晋阳城就是这种情况,您只要下令全城百姓每家各自留下2年的口粮,其余上交国库充作军粮,国库必富。

张孟谈

赵无恤

可是没有守城用的箭怎么办呢?

我听说董安于治理晋阳时,卿大夫家的围墙用的都是优质的秸秆和荆条,如今墙4已经一丈多高,您不妨拆掉墙才做箭杆。

张孟谈

赵无恤长吁口气,老爹留下的家臣果然靠谱啊,可是还有一个问题:

赵无恤

箭杆是有了,可是还没有箭头啊?

那意思很清楚,总不能射出草杆子去守城吧?

张孟谈还有办法:

我听说董安于当年治理晋阳的时候,卿大夫家的柱子都包了一层铜,您不妨炼化了来做箭头。

张孟谈

赵无恤派人去查看,果然如此。这样守城的军粮盈余,武器充足,赵无恤灰暗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现在万事俱备,就等着智瑶来攻城了。

晋阳之战

智瑶很兴奋。

魏驹和韩虎战战兢兢地坐在下面,他们虽然不知道智瑶叫他们过来干什么,但也能猜到个大概。前两天他们收到消息,赵无恤拒绝了智瑶的要求,他们本以为智瑶会暴跳如雷,但实际上,面前的智瑶非但没有暴怒,反而露出了笑容。

智瑶当然不会生气,因为一切正是按着他自己导演的剧本来进行的,唯一不同的是赵无恤退守晋阳,他本来以为赵无恤回去邯郸。但这已经不重要了,一切如自己所料,赵无恤终究还是反了,他终于可以联合三家之力,光明正大地与赵氏开战。而只要赵氏一灭,即使魏韩加起来又有何惧?

想到这里,智瑶的笑容愈发浓郁了,他几乎懒洋洋地向魏韩提议联手攻赵,而魏韩本意也是将祸水东引,此时自然不会提出意见。智魏韩联盟就这么形成了,为了保证魏韩能老老实实干活,智瑶甚至承诺灭赵以后三家平分。当然,到时候到底怎么分,自然还是智瑶说了算。

在智瑶的威压下,晋出公下令赵家为叛党,令三家联手剿灭赵家,并委任智瑶为三军元帅,一路浩浩荡荡赶往晋阳。

名正言顺,精兵强将。在所有人看来,赵家已经灭亡了。因为是晋出公下的命令,坐实赵家叛党身份,赵家也不会得到任何的国际支持,他们能靠的只有自己。一路上,智瑶甚至开始和魏驹韩虎商议怎么瓜分赵家,听得两人也心花怒放。其实魏韩也没有别的选择了,无论是赵家还是智家都是他们惹不起的,现在就像两只鬣狗跟着狮子去捕猎,万一还有剩饭,那就是赚了。

不过智瑶还是有一点失算了——晋阳没那么好攻,赵家世代治理晋阳,此时军民一心,倒不是老百姓多么忠诚,是因为他们明白,跟着赵家混才能过上以前的好日子,让外面那帮野蛮人进来,自己的好日子就算到头了,于公于私,自己都应该为守城出一份力。城内众志成城,城外却是各怀鬼胎。魏韩仍然是磨磨蹭蹭,出工不出力,让他们帮着一起攻城,实际上也没分散赵家多大的力量。就这样,三家联手攻城攻了三个月,出了身上多了几根箭以外,压根就没啥成果。智瑶感到有些恼火,但也不想把魏韩逼得太紧,他也明白这个联盟压根就不稳定。况且他也不着急,打不进去,就围城,晋阳的陷落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城外的联军想进来,城内的赵家人也想出去。晋阳城一共没多大,赵无恤每天巡查,已经把每个地方逛了个遍。每天胡乱往城外射几箭,就能听到智军的惨叫声。守城的日子总是枯燥的,况且现在已经到了雨季,按说雨季粮食不好供给,城外的军队也该撤了。想到雨季,赵无恤下意识抬头看了一眼山区,现在雨水充沛,晋水的河道比平常高出许多,现在已经隐隐超过晋阳城了。

赵无恤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起来,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开始了。自己能不能忍得住,还是个未知数。

水灌晋阳:教科书级攻城战

赵无恤能想到了,智瑶自然也想到了。看着越长越高的晋水河道,智瑶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第二天,他命人填高晋水南岸,与此同时在山上挖渠,引导晋水分流。很快,溢出的河水涌过河道,直接奔入晋阳城中。这就是史书记载的智伯瑶决晋水而灌晋阳,也是史书记载的第一次以水攻城战,堪称攻城战之典范。

水灌晋阳后,智瑶与魏驹、韩虎一起巡行。魏驹和韩虎一路夸奖智瑶的英明神武,让智瑶不由得飘飘然起来:

智瑶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水也可以攻陷一座城市啊~

魏驹和韩虎闻声连忙附和,心底却是大惊:以水攻城的威力如此之大,可自己的都城也离河不远啊,水能灌晋阳,那安邑呢?阳翟呢?想到这里,魏驹用肘子碰了碰韩虎,韩虎也踩了一下魏驹的脚,两人交换一下目光,同时看到了对方惨白的脸色和眼底的惊恐。得意忘形的智瑶并没有注意到魏韩家主的小动作,他沉浸在自己的杰作里,幻想着赵无恤跪在自己面前的样子。

他并没有注意到,魏驹和韩虎看向自己的目光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阴冷。

那是捕猎者看待猎物的眼光。

看着晋水源源不断地涌入晋阳,智瑶一扫前两天的郁闷,拿出马扎子登上高地,准备看好戏。城内的赵家却是叫苦不迭,虽然赵无恤已经预料到智瑶的目的,但他根本无力阻止,只能提醒民众提前躲到高处,但之前屯下的军粮几乎毁于一旦。值得欣慰的是,晋阳城内的民心仍然站在赵氏这边,并没有因为苦日子而倒戈,赵家仍旧是上下同欲,因此又坚守了两年有余。

最后的决战

两年后

赵无恤坚持不住了。距智瑶水灌晋阳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纵使他性格再如何坚韧,也无法忍受两年在水里泡澡的生活。况且他坚持着每天外出巡查的习惯,对于城内民众“悬釜而炊”的处境清清楚楚。城内粮食早已耗尽,没吃完的粮食也已经长毛到没法看了。再怎么想,也想不出赵家还有什么出路,三思过后,赵无恤发现只有开城投降,才能暂时保住小命。

在开城投降前,赵无恤再次叫来了自己的第一家臣张孟谈,出乎意料的是张孟谈的脸上并没有惊慌,甚至鲜有愁容。

赵无恤

张先生一定是有办法了。

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却不能使它存留,局势危险而不能使它安定,那也用不着我们智谋之士了,请您不要再说投降的话了,我今晚就出城去见魏韩家主。

张孟谈

赵无恤同意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眼下能指望的,就只剩下这位张孟谈了。

张孟谈是刚刚想出来联合魏韩反智的吗?显然不是,以张孟谈的智慧,相出一个反间计用不了两年,之所以现在才提出来,是因为他再等一个时机

一个赵家足够弱,智家足够强的时机

张孟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看透了智赵之争的关键砝码:魏家与韩家,更是对魏韩的想法了如指掌。魏韩跟着智家伐赵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贪图赵家的地盘,事实上他们也分不到多少。魏韩真正期望的是晋阳之战能对智赵两家有所削弱,只有四家实力均衡了,他们才有足够的话语权,谁想当一辈子的鬣狗呢?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提出来联合反智,是因为那时候赵家还是太强,一旦智家被灭,赵家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霸王,那绝不是魏韩想要看到的,他们想要的是平等,甚至是反超。

现在,赵家已经到了绝境,智家已经到了巅峰,张孟谈知道,时机到了。

当夜,张孟谈秘密会见了魏韩家主,晓以唇亡齿寒之理,并保证会为他们保密,在密谈结束出门前,张孟谈特意加了一句

张孟谈

唉,这次战争赵家不知道要被削弱多少,想东山再起可是难喽~

魏韩放心了。

两家成功被张孟谈策反,这让赵无恤惊喜莫名,张孟谈总能在他绝望的时候为他创造曙光。当然,智家的明白人也不少,智家家臣希疵就是其中之一:

希疵

主公,我刚刚看到魏韩家主了,我认为,魏韩必反。

何以见得?

智瑶

希疵

您联合三家共同攻赵,眼下胜利在望,晋阳陷落指日可待。可两家家主脸上不但没有喜色,反而充满忧愁与焦虑,这是正常的吗?

智瑶不以为意,还随口将希疵的话告诉了魏韩家主,两人自然是两股战战,连忙为自己辩解。

希疵知道智瑶把自己卖了时,头都大了,魏驹和韩虎看向自己的目光明显不善。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希疵请求出使齐国,自此远离智家。

智瑶的叔叔智果也是个明白人,他眼看着张孟谈趾高气扬得从军营出来,顿感事情不对,于是他跑到智瑶那里,请智瑶杀掉魏韩家主,如果不能杀掉,那就赏赐魏韩的谋士一个万亩之地来拉拢魏韩。

智瑶显然不打算让别人分一杯羹,况且以他对魏韩的了解,他们不敢反。

但他错了,他低估了利益对人的驱使力。在足够大的利益面前,畏惧几乎不值一提。

智果见自己无法说服智瑶,一气之下竟然退出智家,带着自己的家人改名换姓远遁,以逃离灭门之灾。

当天晚上,魏韩派人掘开渠河南岸,滔天的晋水灌入智家军营,赵家随即开城出兵,智瑶在乱军中被杀,最终智家上下两百余人被屠戮殆尽,智家灭亡,三家瓜分其地。

怪猫

晋阳之战就此完结,但三家分晋仍然没有结束。下一篇将会开启晋阳之战的后续与反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2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