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

孩子沉迷游戏,变得越来越焦虑恐惧,我该

发布时间:2025/4/1 13:00:21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www.pfzhiliao.com/

作者:赵小明编辑:范丽萍

小明语录

只有对心理学有了最深刻的理解,才能看懂很多电影、电视剧、神话西游记,才能看懂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也就有了文化治疗的根基。

小明微学大,我们今天继续讲焦虑。

我们之前给大家讲的《生理心理学》里反复强调过,在这个时代,焦虑是一种常态,是每一个人每天都要对抗的一种神经症,所以也可以认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症。

01时代的神经症

焦虑最主要影响的是我们的生理、心理一系列的身心变化,而且互联网还带给人24小时的紧迫感、信息流,人们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信息是直接相关的。

换句话说,如果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疾病,这种心理疾病就叫做焦虑。在之前的《生理心理学》中也反复提到,所有心理疾病最开始的源头可能都是焦虑。

焦虑就像我们生理医学里的发烧,发烧一定代表着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身体哪个地方出现的炎症。同样,焦虑也是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号,意味着我们自身的能力在对抗外界环境的过程中失衡了。

我们评估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对外界产生的是一种消极负面的心理预期,于是焦虑就开始启动。

大家都知道,乔布斯还有很多早期的硅谷第一代创业者投入到了互联网时代,给互联网时代发明创造了很多手机互联网、移动的网络。

所以可能硅谷的这些研究人员是最早体会到人在长时间待机的情况下带来的身心变化,于是他们很早就在寻找方法想要对抗时间焦虑感给人带来的身体影响。

乔布斯把印度的瑜伽,还有东方的冥想方法带到了硅谷。硅谷到现在都非常流行的比如正念、呼吸术、瑜伽、冥想这些都是和东方文化治疗有关的方法。

这些方法已经从硅谷流行到了美国不同阶层人员身上,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逃不掉手机互联网给人带来的恐惧和焦虑。

而东方传统的让神经系统慢下来的一些方法,很明显对于对抗时代弥散性的焦虑有非常直接的效果。

02负性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预期

大脑杏仁核是一个很重要的生理系统,生理部门,这个部门是大脑的恐惧中心。在实验室里我们给老鼠做一些惊吓实验,老鼠的杏仁核马上就会报告为激活状态。

《生理心理学》以及医学研究专家都把这条人类和动物进化出来的共有的神经通路理解为和生存具有直接相关性,比如当你看到了蛇,或者评估外界有危险的时候,这条生存神经回路就开始启动。

过去的人类是在原始自然世界感受到威胁,但现在人类的威胁不是来自于动物,也不是来自于自然环境中的某一种威胁,绝大多数的威胁都是我们每天在互联网时代高科技产品中产生的时间焦虑感。

这种威胁按理说不至于让人产生死亡恐惧,为什么也会给人产生这么强烈的焦虑呢?因为人类有一个非常深层次的需要,就是害怕被抛弃。

因为人类是社群生物,社群生物如果被抛弃,就意味着什么呢?大家想想一群斑马或者一群野牛、羚羊在非洲草原上迁徙的时候,如果其中一只被群体抛弃,很可能面临的就是死亡。

不要说这些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也一样。比如群体肉食动物,甚至像一些狮子、狼、鬣狗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单独生活都意味着死亡。

所以这种嵌入到我们DNA里的神经回路就是我们害怕被遗弃、被抛弃、被遗忘、被边缘化。这在我们心理学里叫做存在感危机。

大家有时候会很难想象,一个孩子上幼儿园在群体中生活就开始害怕被边缘化了。

一个小学或初中的孩子,如果在学校里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是学霸,也会激活他的存在感危机。为什么呢?

原因是同样的,如果他在班里被边缘化,没有存在感,就意味着被群体抛弃,大脑马上就会启动人类自古从原始时期进化出来的这一套生存神经回路,杏仁核就会启动消极负性情绪以及对未来的负面预期。

在这种未来负面预期下,有些孩子就直接反映出想休学,因为恐惧被边缘化,想对抗这种被边缘化和没有存在感的感觉。还有一些孩子会投身到虚拟电子游戏里去,为什么呢?

在网络虚拟的电子游戏里能找到一定的存在感补偿,但这种补偿方法满足的存在感需要并无法消除他在真实的学校生活被抛弃,被边缘化的结局。

而且他自己也知道这种虚拟生活不会替代他真实的学校生活。所以即使每天玩游戏,仍然感到虚空、恐惧和焦虑。

我们在夏令营跟很多沉迷游戏的孩子聊过,玩游戏的过程中会感到快乐,因为缓解了存在感危机。

但游戏不可能一直24小时玩或者36小时玩儿,不可能连续玩儿三天三夜,当他不玩游戏的时候,就会立即回到现实世界得到一个威胁的信号和感受。

03如影随形的恐惧和焦虑

我们经常会把恐惧和焦虑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因为恐惧和焦虑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如影随形的。

比如恐惧实际上是一种正在当下迫切跟你产生威胁的一种感受,一种信号。而焦虑是我们对即将要发生的未来产生的未知感受和受到威胁的预期。

所以现在和一个青少年孩子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或访谈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电子游戏作为替代品,一方面麻醉,另一方面也在同时加深他们对于未来的担忧。

为什么会对未来担忧呢?因为焦虑是真实存在的,只要游戏停止的那一刻,马上就会产生焦虑、担忧。

因为他知道他仍然被社群排挤,仍然无法进入到未来和他同龄人在一起的社会竞争职业环境,最终被社会生产线淘汰下来的感觉。

我们这个时代孩子们的焦虑和当年弗洛伊德研究的焦虑实际上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

弗洛伊德当时理解的焦虑更多的是一个男孩儿压抑着对母亲的性、爱梦幻,而弗洛伊德之后的继承者们把我们现在这些焦虑看作是时代性的,和当下生活直接相关的焦虑。

所以如果我们仅仅简单套用过去的那套焦虑理论解决现在每个人每天的弥散性焦虑,以及们现在面临的青少年孩子问题,很多假冒伪劣心理学大肆宣扬用爱,用自由来解决孩子的问题,你会发现,这种弥散性的焦虑根本就不是父母的任何一种爱,哪怕饱和式的关怀、关心、照料的爱都不能解决的。

因为孩子们的焦虑与他们进入社会有关,和他们在学校生产线上的排名,在社会生产线上的存在感相关,和社群同伴互相之间的关系相关。

如果不能解决孩子们的同伴成长问题,简单认为父母给孩子爱,或简单认为玩电子游戏没有危害的观点就是现在中国心理学传播上最大的谎言。

小明语录

原生态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世界。从而训练出了大脑的工作路径:我能行,我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6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