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鬣狗 >> 鬣狗的繁衍 >> 想吵架,也要选好对手
拳击和各类对战比赛中,都有重量级的设置,不同重量级上的选手,不能跨级进行比赛。否则80公斤的拳手,去揍50公斤的选手,那是很掉价的行为。将和街头混混厮打,毫无差别。
还有一点,想公开挑战第一名。起码要先进入前十,他才有这个资格。否则,任哪个阿猫阿狗都能下战书,第一名还频频回应,那也是很掉价的事情。因为,不在一个重量级,狮子接受了鬣狗的挑衅,把鬣狗咬死了。森林里的吃瓜小动物,也会说:“嗨,这算什么本事,持强凌弱哎。丢人,没风度”。
---------前言
永远不和“三季人”多嘴
所以,对待这无厘头、漏洞百出的挑衅,最好的做法是无视。完全不要争论任何事情。有个好玩的故事,叫做“三季人”。(这个故事有意思,但估计是托名而作)。故事是这样的:一人来问子贡:“你说这一年有几个季节?”子贡说:“四季”。那人非说是:“三季”。因此便争论不休,吵吵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人气的面红耳赤。这时候,子贡说:“我老师是孔夫子,他最博学,你不妨听他怎么讲!”。那人说好。于是见孔子,说明一切。孔子说:“一年确实有三季。”那人便仰天长笑,非常满足、摇摇摆摆的走了。
子贡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是四季!您怎么对他说三季呢?还让他赢了。”。孔子说:“你看那人装束,一身绿衣,有妖气,分明是田间的蚱蜢,化作人形。它一生到秋而死,怎么见过冬季呢。它当然只认定一年有三季。如果我不按它的意思说,那它还要在这里纠缠多久呢?”
这其实就是:“夏虫不可语冰,朝菌不知晦朔”的意思。常常,越是不懂的人,声音越大,越爱张牙舞爪,越先动气。越是面对无知无畏的,越不能纠缠。否则到头来倒霉的还是自己。
两则吵架趣事儿
那吵架的话,适合找什么样的对手呢?其实吵架真的很好玩的。比如,刘三姐里边,吵架都是隔空对唱,你一句我一句,猜谜押韵。再比如科学界的吵架,一篇一篇的论文砸过去,谁逻辑清晰、事实明白谁就赢。再比如文学界的吵架,都说文人相轻,但吵起来至少不带脏字,互怼也要靠文采。吵完之后,双方都能有所得、有所悟。而不是和蚱蜢面红耳赤的争论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
有两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其一。
大概在十年前,《大宋提刑官》热播,其中有句台词,宋慈感叹腐败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此俗话一出现,就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说:“这是一个漏洞!宋慈是宋朝的人,他怎么知道“清朝知府”一年能搞到十万雪花银呢?”
哦,原来,这句话本身就有歧义。另外有网友称:“三年清知府”,不是说做三年清朝的知府。而说的是在封建社会:“即使做三年清官,最后也能捞到十万雪花银”。有些网友不服,便在网上有引经据典,力证这句话,在宋朝的时候是不可能出现的。并且指出“十万雪花银”这个概念和宋朝时代不符,因为宋朝白银产量不达标,所以定然指的是清朝。……也有人从“知府”这个官职的历史中,予以佐证,这句话是有可能在宋朝的时候就有的。甚至还有的谈起了宋朝和清朝的财政制度,想从中找到佐证。
总之,一番争吵之后,让很多人都长了见识,而且还交换了思维。这架吵的棋逢对手,质量高,又很有乐趣。
其二。
曾有人争吵过:《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到底是谁抄袭谁?谁在前,谁在后?这个问题之前,很多人人为《封神》在前,以为他的神魔体系更大、兵器和对人物出身的介绍更详细,比如介绍“托塔李天王”、“哪吒”、“四大天王”、“千里眼、顺风耳”的出身等问题,都做了介绍。而《西游记》中没有介绍过他们的出身。
但是很快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争论说:“封神,里边有多处诗词,和西游里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按照文学水平、还有跟小说场景的贴合程度来看。封神有抄袭西游记的地方。”
但是立马就又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说:“封神的诗词,更贴合道家的经典。而西游诗词,虽然和封神有一样的地方,但是又明显看的出,是再前人的痕迹上修改过的。”并且列出了大概十几处雷同的地方。
这个方向互相吵不过,但又开始从作者的生卒年代开始争论。引入了不少资料和数据,争论一番之后,发现《封神》和《西游》目前公认的作者,也可能并不是真实的原作者。所以两本书到底是谁在先,谁在后。真的很难说。这种问题可能已经争论了几十上百年了。但是这种“吵架”才有意义,够味道。能不断拓宽你的定式思维,发现有意思的事情。而且为争辩而去找论证、论据。吵架也变的分外有趣。
记住一句话,对手的层次,体现了你的层次。
所以说,吵架也要选好对手。对手质量高,争吵是交换思维、获得新内容的一种手段。对手质量低,争吵是没完没了的“呵呵”和骂娘。于是呢,遇到那种言论漏洞超级明显,但是又很挑衅的,不要理他。面对三观不明,气急败坏搅混水的言论,也看都不要去看。你越是理他,他越是找到了机会,蹬鼻子上脸。
一张纸,写了个“6”。掉到了地上。你看它是“6”。而对面的人看它是“9”。你们两个争吵,“这明明是6!”、“这明明是9嘛!”。结果吵到最后,两人都明白了一个新知识:“哦哦哦,原来不同的角度看一件事,是会有不同的认识啊。”脑洞和心胸突然会开阔了很多。
但是一些搅混水的,会指着地上这张纸说:“这TM明明写的是2!”。举一反三的想一想,世间这种搅混水、故意抬杠的人不少。通常被称为“喷子”。而遇到这类人,不理是最优选择。如果非要理会的话,你也可以说:“对对对,这是2。你开心就好”。
毕竟脑袋“犯二”的人,看啥都是“2”。
永爱面粉。
面渔来自:正版的永爱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