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阮灵安
本季度首推B.J.福格的《福格行为模型》。
这书,我认为是人生必读之书。读这书,我有很多想法,过去我也曾无意识在践行其行为模型理论,只是不自知。
譬如,每次晒干的衣服收进来,我很难一次性叠好整齐。于是,我便在每次路过的时候,顺手叠一件,心情好就多叠几件。一两天下来,将衣服叠好归类这一行为便完成了。
《福格行为模型》谈的是行为背后的机制。
简化成公式:B=M*A*P
当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提示(prompt)同时出现的时候,行为就会发生。动机是做出行为的欲望,能力是去做某个行为的执行能力,而提示则是提醒你做出行为的信号。
人的行为,即由这三要素决定,缺一不可。
由此可见,叠衣服这件事,动机(想叠好)、能力(叠一件)、提示(每次路过)三要素具备。
前些天,我看了有关鬣狗的纪录片,说的是两只鬣狗会保留自幼年起,每次争斗行为的胜负,这些行为会影响各自的身份认知,胜多负少的会越来越自信,另一只无需多说。
人其实并没什么两样。强者愈强,弱者恒弱,也叫马太效应。过去的每一次行为体验,都在潜移默化各自的身份认知。
自信与自卑,开朗与忧郁,无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所幸,读此书,你会改变许多对人生原本的认知。知晓行为是可以设计的,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年7月2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